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雙山“三變”
大連市普蘭店區政協鄉村振興幫扶項目顯成效
作者:齊芳芳 呂東浩
眼下,大蔥采收季節即將到來。不久前,大連市政協副主席曾波帶隊赴普蘭店區大譚街道雙山社區調研時,在位于大沙河畔的大蔥產業基地看到,一片片大蔥郁郁蔥蔥、長勢喜人,農民兄弟正頭頂烈日,忙著為大蔥追肥、除草。“豐收在望,辛苦點兒也值了!”
展現在調研組面前的,正是普蘭店區政協鄉村振興幫扶項目之一。
“雙山大蔥產業基地以生產新品種、高品質的大蔥而聞名遼南地區。”社區干部介紹,經過開拓發展,這里的大蔥種植面積已由初期的200多畝發展到目前的3100多畝,大蔥品種也由單一的普通食用蔥,發展到現在的“夏力源”“久久紅”“寶多”“榮輝”“名寶”等100多個可生食、熟用的品種,實現了品質效益雙提升,走出了一條以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的致富之路。
雙山大蔥產業從項目選擇確立到整體推進,從規模積淀形成到品牌崛起,都凝結著普蘭店區政協先進理念轉化為實際效能的智慧結晶,加之全程協調有關部門統籌解決土地資源集中、電力水利設施跟進配套等關鍵問題,成為政協組織發揮自身優勢、破解發展瓶頸、助力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一次生動實踐。
幾年前,大連市政協委員、普蘭店區政協主席王繼曉曾隨市政協調研組赴貴州省六盤水市調研,當地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深深地吸引了他。
回到大連后不久,普蘭店區政協便緊貼本地實際,確立了“深化‘三變’改革,助推鄉村振興”調研課題,并于2019年6月組織部分農業組委員、相關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和村(社區)干部共計30人,赴農村“三變”改革發源地——貴州六盤水盤州市學習考察。其間,考察團一行先后到盤州刺梨產研中心、娘娘山、噠啦仙谷、海壩村、巖博村、妥樂村、沙淤農業園區、“三線”建設文化園等“三變”改革教學點現場考察、實地學習,并在盤州市委黨校聽取深化“三變”改革專題講座,進行集中培訓。
“盤州市改革力度大、氛圍濃、機制活、措施實,對促進我區現代農業發展很有借鑒意義。”在此行形成的調研報告中,調研組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助力“三變”改革;抓好改革試點,助推“三變”改革;選好龍頭企業,帶動“三變”改革;加大資金投入,扶持“三變”改革等6條建議。
“農村土地要通過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實現小農戶與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銜接,有效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多次下鄉“摸底”后,區政協認為,大譚街道雙山社區資源稟賦好、群眾基礎牢、產權關系清、“兩委”班子強,具備“三變”改革試點基礎。經過與社區干部群眾反復磋商、精心策劃,區政協幫助雙山社區引導發動廣大村民,將土地使用權和經營權依法有序流轉入股,逐步使農村資源活起來、分散資金聚起來、農業產業興起來、集體經濟強起來。
本著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原則,經區政協多方協調,雙山社區爭取到8000畝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總投資1600多萬元,修建了平塘、道路,架線通電,安裝滴灌等。該項目建設共分三期,現已完成第一期3100畝大蔥產業基地,二期和三期正在改造當中。
如今,“三變”使雙山社區發生了諸多新變化——每年給村集體帶來流轉和服務收入20多萬元,農民土地流轉費從以前每畝300元增加到每畝800元。作為本地特色農產品,大蔥畝產可達1.5萬斤,產值達到4500多萬元,其品質、口感、營養等指標得到市場認可,產品熱銷日本、上海、廣東、黑龍江等國家和地區。目前,雙山大蔥產業基地已引進大蔥種植戶130家,為農民增加收入750萬元,戶均增收2.2萬元,真正實現了以鄉村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雙山 大蔥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