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昨天的“事” 今天的“史” 明天的“詩”
——大連市政協開展“城史·故事”系列活動小記
5月17日首場講述“大連城市規劃建設的歷史演變”;“七一”建黨紀念日講述“大連經歷的第一次‘北上’——中共六大”;“八一”建軍節講述“大連與中國國防”……大連市政協開展的“城史·故事”系列活動正在有序進行。
為什么要講“城史故事”?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2022年全國文史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政協文史工作要從重視史料征集向更加重視史料研究、利用轉變,使之更好成為彰顯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特色優勢的基礎支撐。
“歷史不只是一個過往,更是國家和民族的傳記。”大連市政協主席郝宏軍表示,根據市政協2022年工作要點安排,“城史·故事”系列活動將以“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昂揚奮進迎接二十大”為主題,組織講述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史、改革開放史,感受奮斗旋律、砥礪初心使命、凝聚奮進力量。
“昨天的‘事’,已是今天的‘史’,而此刻的奮斗亦將成為明天的‘詩’。”市政協文體文史委主任關宏志認為,從“城史”這個微視角切入,以“口述”的獨特方式表達,把一段段鮮活的歷史記憶、一個個生動的奮斗故事展現出來,將有助于提振人們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在全體政協委員、廣大界別群眾中開展‘城史·故事’系列活動,對于鞏固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十分必要。”按照相關方案設計,“城史·故事”系列活動將結合“加強地方‘四史’資源保護利用”專題協商活動,以市政協文史館“政協委員之家”為“大講堂”,以生動靈活的“講故事”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的“大連篇章”。
大連曾歷經百年滄桑,一部城市史也是半部帝國主義侵華史。透過一張張落塵泛黃的照片、一卷卷研判細究的文獻、一段段印映往事的影像,人們發現,大連確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既有人民大眾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也富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引人注目的改革開放壯舉;大連還是一個寫滿“史詩”的城市——既有鐫刻著這座城市鮮明歷史符號的中蘇友誼塔、關東都督府,也有為國家獨立民主拋頭顱灑熱血的關向應、彰顯民族精神的“奧運第一人”劉長春……
隨著不同主題的“城史故事”逐一呈現,主講人以“親歷、親見、親聞”的口述方式,讓城市的歷史和現實“對話”,使更多的人發現大連之美、見證大連之變、感受大連之好,進而將人民政協凝聚共識的重要職能嵌入東北振興、遼寧振興、大連振興發展大局。
“通過真實、精彩、有溫度的‘城史故事’讀懂城市獨特的個性,才知道大連是如何告別‘投資不過山海關’之尷尬重回全面振興發展行列、如何從徘徊走向堅定開啟高質量建設‘兩先區’之旅……”市政協委員路則金如是說。
迄今,“城史·故事”系列活動已經舉辦6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政協委員、界別群眾口口相傳、自主報名、現場聆聽。下半年,還將圍繞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80周年”講述“東北文工團在大連”、為紀念關向應同志誕辰120周年講述“關向應——落實兩個維護的典范”。
“發生在這座城市的每一件具有紀念意義的事兒,都值得被打開、被講述、被傳遞。”關宏志說,“城史·故事”系列活動將持續開展,年內計劃舉辦15期,2023年擬舉辦30期,通過系列活動的舉辦,使之成為能夠代表大連文化的“特色名片”、能夠體現政協職能的“特色舞臺”、能夠傳承紅色基因的“特色載體”,能夠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團結引導界別群眾作用的“特色渠道”。(呂東浩 曲琦)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大連 講述 故事 活動 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