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連起來看
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報特邀評論員 張連起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為指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深刻指出:“明確宣示黨在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對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以來的5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是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將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鈞,掌舵一人。回顧黨的歷史,每到緊要關頭、每臨嚴峻考驗,黨的領導核心都能帶領全黨力挽狂瀾。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首先是維護核心。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高舉起了精神旗幟,必將在中華民族復興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人類社會進步史上綻放出更為燦爛的真理光芒。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我們就有了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就能在亂云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膽識,踔厲奮發、團結一心,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現代化是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動態的、漸進的轉化過程,在推進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不可能脫離具體國家的特定社會基礎,中國的現代化是要實現14億人口整體邁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平發展的現代化,因此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沒有任何現成模式可以照搬,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現代化發展之路。雖然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現代化和全球化相互交織,但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因為照搬的后果必然是畸形或扭曲的現代化。
我們腳踏中華大地,傳承中華文明,依靠自己的努力、資源和基礎,走出一條符合中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以及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道路,只有這樣的道路才能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定義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和特征,就要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同時也具有諸多戰略性的有利條件,關鍵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
作為新時代的無黨派人士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我們要進一步發揮包容面廣、人才濟濟、智力密集的優勢,強化道路認同、制度認同、理論認同、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夯實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積極建言資政,矢志團結奮斗,千條心、萬條心、連成一條心,一心一意跟黨走,專業報國向復興!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委員)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8月02日 第 03 版)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現代化 中華民族 復興 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