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百花落沃土 光影印江城——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圓滿落幕
新華社武漢7月30日電題:百花落沃土 光影印江城——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圓滿落幕
新華社記者
30日晚,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在湖北武漢揭曉,象征著中國電影“百花齊放”的獎杯金光熠熠。生動詮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電影《長津湖》獲得最佳影片獎,袁泉憑借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中的表現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張譯憑借在《懸崖之上》中的表現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優秀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等獎項也分別揭曉。
穿梭60載光影故事,百花獎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折射出“中國力量”“中國自信”。
英雄之城譜寫壯麗史詩
電影,光影變幻、百花齊放。武漢,江湖氣魄、自在人間。
地處長江邊的武漢,與中國電影有著百年不解之緣。1905年,武漢籍京劇大師譚鑫培主演了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定軍山》;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中國最早的紀錄片之一《武漢戰爭》誕生;新中國成立以后,北京電影制片廠、武漢電影制片廠出品的《洪湖赤衛隊》獲得首屆百花獎最佳音樂獎。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武漢經歷一段不平凡的時光。逆境中的涅槃,也催生出一批優秀的現實主義創作影片。《中國醫生》生動刻畫了醫護人員在紅區展開生死營救、各地援鄂醫療隊勇敢逆行、凡人英雄用生命護衛生命等真實場景,書寫了承載全國人民共同記憶的抗疫史詩。
“全場數次抽泣、掉眼淚,我們看到了武漢這座城市在抗疫最艱難時刻的頑強。”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回憶起《中國醫生》在武漢首映時的場景說,這部影片獻給每一位為國家拼過命的醫務工作者,獻給每位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的中國人民。
英雄城市演繹著光影傳奇,中國電影鐫刻著武漢印記。2022年是大眾電影百花獎創立60周年,在這一特殊的時刻,百花獎與武漢這座愛電影的城市相遇,意義非凡。
奮進時代謳歌偉大人民
從《紅色娘子軍》《李雙雙》的紅色經典,到《小花》《廬山戀》的反思開放,再到《開國大典》《焦裕祿》的奮斗英雄,無不書寫著時代的強音、人民的故事。
60載光陰彈指一揮間,新時代的步伐一路凱歌。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吹響改革發展的號角。《戰狼2》《紅海行動》《長津湖》等口碑票房俱佳的影片紛紛涌現,奮戰在一線的電影工作者,積極融入奮斗新征程,緊握時代的接力棒,展現出中國電影人的力量。
“現代電影技術的運用,電影藝術的創新表達,開創了主旋律大片的新篇章。”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孟君說,《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等新主流電影,將感人的原型故事轉換成讓人銘刻的時代記憶。
《長津湖》是中國電影史上投資規模、制作規模最大的一部電影,在2021年國慶檔呈現。影片摘得桂冠的背后,是多年的劇本打磨、大規模的道具準備、超百公里的調度設計。每位主創都心懷敬畏,力求用影像來向世界展現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祖國和民族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演員吳京說,能將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物呈上屏幕,是作為演員的榮耀。
中國影協副秘書長孫崇磊說,希望有更多的演員不忘初心、潛心創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時代的大江大河中,書寫人民奮斗的史詩,以更多更好的作品為歷史塑像、為人民鑄魂、為時代放歌。
創新之力助推文藝繁榮
60年來,由廣大觀眾集體參與的百花獎,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電影人的光榮與夢想,匯聚著電影藝術家及電影工作者潛心創作、矢志追求的磅礴力量。
為期3天的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活動中,同步舉辦了產業論壇、60周年主題展、藝術家下基層等多項活動。借助這次盛會,中國電影人共慶百花盛放,攜手展望中國電影的未來。
“科技+藝術”的創新力量正為電影產業注入新動能。以《流浪地球》為代表的中國科幻電影,呈現了科技外衣下中國人的情懷與浪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使用先進技術,打造中國動畫片的新高度……
“從膠片放映機到數字放映機,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從2D到3D,本質上都是影視科技的不斷創新。”北京天工異彩影視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常洪松說,未來,更加高效的技術將更大程度地滿足創作者的創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最新發布的《2022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也提供了一份可喜的數據: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的電影產量、觀影人次等,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人民群眾一票一票投出來的,意義特別重大。我永遠對觀眾滿懷感激之情。”首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祝希娟說,中國電影的未來在年輕一代的身上,下一個60年,希望百花獎能再創輝煌,讓更多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記者廖君、熊琦、喻珮、熊翔鶴)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電影 中國 百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