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會議新聞
會議現場丨打通應急救援工作“最后一公里”
“提升鄉鎮(街道)一級基層單位‘救早、救小、救初期’的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是打通應急救援工作‘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減少事故災害的關鍵所在。”在7月27日下午召開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現場,全國政協委員姜耀東如是說。
近年來,我國基層綜合應急救援力量總體上得到加強。不過,姜耀東在調研中發現,我國人口規模大、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數量多,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遠未實現全覆蓋,且分布不均衡。“鄉鎮(街道)應急救援隊伍普遍‘散小弱’,而且基層應急救援人員多為兼職,年齡結構偏大,專業應急知識缺乏,救援裝備配備不足,應急處置能力較弱。”
為此,姜耀東建議,要加強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比如,可以結合本地基層災害事故特點和救援需要,充分整合各類資源,以消防救援站(點)、應急救援站(點)、應急服務站(點)、專職消防隊、應急救援隊等形式組建應急管理隊伍。鄉鎮(街道)建立綜合應急救援隊,村(社區)建立應急救援小分隊,有條件的設立專業隊。”
如何進一步提高救援能力,讓救援隊伍能夠關鍵時候“拉得出、沖得上、救得了”?姜耀東認為,可以積極發揮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作用,強化對基層應急救援力量訓練指導,提高訓練針對性、有效性。“還可以指導建立基層應急救援力量與其他應急救援力量聯合編組、聯合訓練演練、聯合執行任務的協同聯動機制,實現救援資源共建共享、聯勤聯動。”
針對基層救援隊伍人員流動性大、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姜耀東建議,可以明確人員編制和裝備配備標準。同時,出臺應急救援人身意外保險和傷亡補貼、撫恤待遇等政策。(本報融媒體記者 李敏杰)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