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共畫生物多樣性美好未來

全國政協“新時代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專題視察綜述

2022年07月29日 09:00  |  作者:呂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湖北神龍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于湖北省神(1240476)-20220729085308

本報記者 呂巍

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秉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可喜成績。

但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生物多樣性喪失逐漸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也不容樂觀——受威脅形勢依然嚴峻,生物多樣性呈總體下降趨勢,在工作體制機制上存在的法律和政策體系不夠健全,保護體系缺乏頂層設計,科研力量、資金保障等支撐能力嚴重不足等問題也不斷顯現。

6月6日至9日、7月2日至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何維分別率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黨外委員專題視察團赴湖北、寧夏兩省(區)開展“新時代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專題視察。從神農架林區到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從高山森林到草原濕地,黨外委員們在充分感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認同的同時,就新時代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少科學可行的意見建議。

頂層設計與有法可依

神農架地處鄂西邊陲,是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兩項世紀偉大工程的綠色屏障和水源涵養地,有“華中之腎、華中之肺、華中水塔”的美譽,也是中國首個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三項世界級認證于一身的地區,被稱為北緯31度的綠色奇跡。

近年來,為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湖北省政府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成立了湖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研究編制了《湖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綱要(2014-2030年)》,還著眼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及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先后制定出臺了《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及長江大保護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全國重要的生態節點、華北的重要生態屏障、西北的重要生態通道,寧夏回族自治區近年來也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制定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條例》,成為全國首個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地方性法規,出臺《六盤山、賀蘭山、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寧夏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涉及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規章13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法律基礎不斷夯實。

盡管兩地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委員們在視察中發現,一方面,兩省(區)不同程度存在土地開發利用占用生態空間,局部草原退化,局部河湖濕地萎縮等情況,導致部分地區的生態系統服務質量和功能有所下降,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破碎化現象仍較為突出。另一方面過度保護也造成了生態難題:寧夏自2003年起實行封育禁牧,草原生態恢復明顯,植被覆蓋度有所提升。但近20年只禁不放,也使草原生態退化,適宜放牧的優良牧草品種減少,再加上疫情后禁食野生動物,讓野兔迅速繁殖,對草原形成危害。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賀蘭山巖羊的數量激增造成賀蘭山植被退化,承載能力降低。云霧山因過度封山禁牧導致植被退化、生態功能減弱。過分強調保護,輕視利用發展,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依然存在。

與此同時,相關的法律和政策體系也不夠健全。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門法律,在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等方面也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規定分散在環境保護法、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中,內容不夠系統全面,建設也相對滯后,與當前的保護要求及經濟社會發展相脫節。因受法律法規限制,六盤山近30萬畝華北落葉松人工林不能間伐,導致林分質量低下,人工林呈退化趨勢,影響生物多樣性就是一個頗為典型的例子。

“保護生物多樣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有一個科學、長遠的規劃,要切實加強頂層設計。建議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中,將生物多樣性融入其中。”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李偉表示。

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政協原主席楊松看來,過去的保護思路多為搶救性保護,而現在應向系統性保護轉變,應統籌考慮生態系統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性,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保護地規劃應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目標,增強現有保護地的連通性,為生物多樣性提供更為健全的保護網絡。同時,科學調整保護區規劃,解決自然保護地區交叉重疊、一地多證、管理分割、多頭管理等問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專職副主席印紅表示。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特別強調了實事求是確定保護路徑的問題,認為應明確人工干預修復的目標,防范生態修復中的破壞。因地制宜科學構建物種遷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態廊道,著力解決自然景觀破碎化、保護區孤島化、生態連通性降低等突出問題。

關于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的制定完善,委員們表示,應修訂《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起草修訂《國家公園法》《自然保護地法》《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落實國家公園“一園一法”,建立完善自然公園管理規章制度,制定統一的自然保護地技術標準規范。同時,適時研究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加快《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條例》立法進程。完善規章標準,形成管理規范、標準統一的生物多樣性制度保障體系。

調查研究與強化保障

推進本底調查,不斷摸清生物多樣性資源家底是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基礎。一直以來,湖北、寧夏兩省(區)都以此項工作為重點,組織開展重點區域、重點物種和遺傳資源調查與評估,聯合國內外科研機構,系統開展野生動物紅外相機監測、巡護監測、植物樣地建設等科研監測,并積極建設信息化動態監管平臺,為開展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兩省(區)還持續開展“綠盾”專項監督行動,狠抓自然保護地內新增或規模擴大人類活動問題,堅決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及其棲息地、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等行為。湖北省加強野生動物疫病檢測防控、開展有害生物防治,預防外來物種入侵。寧夏回族自治區根據環保督察反饋開展整改,固原市累計清理自然保護區內及周邊人類活動設施點位184個,有效強化了生態監管。

但在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兩省(區)也深感科研力量、資金保障等支撐能力嚴重不足。寧夏部分保護地基礎設施建設之滯后,管護站點老舊失修、巡護道路不完善、水電設施不通、疫源疫病監測設施缺失等情況不同程度存在。湖北省每年物種調查監測、珍稀物種保護任務分布廣、任務重,現有經費渠道和規模捉襟見肘,遠遠滿足不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需要。

在視察中,委員們也發現,兩省(區)在基礎研究和實用技術研發方面依舊薄弱、推廣應用相對滯后,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效果和問題進行科學準確評估的能力不足,在生物多樣性空間保護網絡建設、生物安全風險評估預警、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和生物物種資源進出境查驗等方面新型技術研發和信息化建設有待提升,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手段和方式仍需創新。

此外,學科儲備人才不足,多元化、市場化的投入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也制約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科學有序推進。

對此,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歐青平表示,應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科研、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保障,特別是要在摸清底數上下功夫。“要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設備更新,有效利用遙感技術,建立觀測站點和平臺,優化網絡布局,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聯手高校科研機構生物學專家,采取‘專業隊伍+志愿者+非政府組織’的合作方式,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繪制生物多樣性分布圖,建立生物多樣性數據庫。”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湖北省副主委,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旭東關注的是評估體系的完善問題。他建議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成效、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物種資源經濟價值等評估標準體系。完善就地、遷地保護體系,繼續積極推進國家公園設立工作,研究建立華中(武漢)國家植物園、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生物種質資源庫,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基地基因庫等較完備的遷地保護體系。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湖南省主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認為,綜合應用監控系統、監測系統、信息管理系統等現代科技手段,構建全國自然保護地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監督管理體系非常必要。“應完善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技術標準體系,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研究開發生物多樣性預測預警模型,建立預警技術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

在資金支持方面,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蘭云升表示,應在繼續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及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支持國家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各類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探索建立綠色金融支持機制,構建基于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在內的綠色金融體系,設立綠色產業基金,提供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項目信貸額度。

加強科研隊伍建設是委員們的共識。大家認為,應建立生物多樣性專門研究機構,培養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急需的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建設職業化、標準化的保護地人才隊伍。同時,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調動高校培養專業人才的積極性,著力培養本土人才,建立各個基層單位和研究院人才隊伍。

宣傳引導與對外宣介

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應由政府主導,但公眾的參與守護也必不可少。

一直以來,湖北和寧夏都非常重視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社會參與度和公眾意識。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環境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為載體,充分發揮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生態文明宣教基地作用,借助網絡、電視等多種宣傳平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法律法規等科普宣傳,引導公眾自覺廣泛參與,營造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良好社會氛圍。

湖北探索野生動植物保護志愿者制度,切實提高公眾參與度。寧夏部分地區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使群眾嘗到了生態保護的甜頭,增強了保護生態的自覺性。此外,兩省(區)還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通過生態旅游、紅色旅游等模式,以保護促進旅游發展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和顯現。從神農架木魚鎮的農家樂到固原市云霧山試驗區的社區農戶,都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參與力量。

盡管宣傳引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委員們在視察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和部門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強,企業“重經濟效益、輕生態保護”的思想也仍然存在。由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和技術宣傳的不到位,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仍較為薄弱,野生動植物保護觀念依然停留在大熊貓等少數“明星”物種上,參與和監督積極性較低。

“因此,還是要進一步加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力度,通過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強化政策法規解讀,進行生物多樣性知識科普和案件普及,提高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說。

“其實,宣傳教育可以在多點發力,比如發揮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功能,建立完善自然解說體系,傳播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知識,提升公民生態文化素養。還可以將生物多樣性有機融入學校相關教育內容,進一步增強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童金南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奚國華進一步提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激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咨詢服務和法律援助等活動的建議,旨在促進公眾關心關注并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除了對內宣傳引導,對外的積極宣介也十分重要。”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首席科學家張文國認為,應深入闡釋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精神和“地球生命共同體”等新理念,宣傳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突出成就。外宣部門也要研究宣傳策略,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遞中國立場、中國聲音、中國理念,生動講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成果。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生物 保護 生態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精品少妇久久 | 亚洲香蕉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 |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 | 日本新一二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天天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