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做好呵護民族希望的“校園文章”
云南省政協專題協商深化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側記
人民政協網7月23日電(記者 呂金平 通訊員 李茜茜)“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時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在中小學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事關‘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是一項基礎性戰略工程。”近日,云南省政協召開“深化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專題協商會,組織專家學者、政協委員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話如何做好這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校園文章”。
云南是眾所周知的民族大省,有26個世居民族。近年來,云南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通過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取得明顯成效,但仍存在工作機制不健全、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經省委常委會批準,省政協將“深化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列為年度重點協商工作。在省政協領導的帶領下,4月以來,省政協民宗委聯合民革云南省委會、農工黨云南省委會成立聯合調研組,采取與16個州市聯動、網絡議政與問卷調查線上線下同步的調研方式,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調研成果。
“目前,全省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中還存在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制度機制不夠健全、教育教學有短板弱項、師資隊伍建設有差距等問題。”作主題發言的省政協副主席趙金“拋磚引玉”地提出了建立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干部教育、公共教育、社會教育常態化機制,著力構建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校園文化建設多維一體的育人平臺,全面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宣傳教育等意見建議。
隨后,委員們懷揣思考,圍繞頂層設計、制度保障、師資隊伍建設、搭建平臺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省政協常委何云葵建議,構建“1+N”型多科目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以各學段德育課程為主,增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專題,使德育教學與分科知識教學有機融合。”
來自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省政協委員李瑞英表示認同。“要盡快明確學科定位,加強高素質、專業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師資培養,鼓勵中小學精心設計系統的個性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體系。”
“如何從各民族的‘差異’中體現‘共同’,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引導還需加強。”省政協委員盤艷陽建議,將加強全省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云南省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總目標來謀劃、部署和推進。
“成立云南省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中心,及時開展相關研究,制定規劃,從理論層面,指導全省開展工作實踐。”云南大學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李學文建議道。
“部分地區部分學校仍然存在差異性等于特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等于‘鑄牢’教育、上墻貼標等于貫徹落實等誤區。”省政協委員劉寒雁建議,探索建立國家統編教材為基礎,地方讀本為補充,省、州(市)、縣(市、區)三級教學素材庫為補充的教育構架。
李自云委員認為,加強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重點在鄉村,難點也在鄉村,應借助“互聯網+教育”,構建全域性統一的教育平臺,嵌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模塊,拓展中小學與外界交流空間。
麗江市政協副主席李渝麗提出,守牢家庭教育“主陣地”,加強家風、家教建設和校內外聯動延伸,引導學生和家長不斷強化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
聽完委員、專家們的意見建議后,到會的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民宗委、財政廳等部門負責人依次作出回應。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海江表示,將利用好紅色教育基地等資源,常態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
云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拉瑪·興高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各研究機構合作,充分發揮全省23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作用,在尊重各民族“差異性”中體現“共同性”。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中華民族 教育 共同體 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