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全國政協“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專題調研報道
留住千年古寨的“根”與“魂”本報記者 郭海瑾
石頭路、石頭房、石頭碾子、石頭缸……這是一座全部與石頭有關的村寨,因坐落于群山峻嶺之中,猶如群峰上托著一口鍋,布依語因形而名“甕座”;又因寨子后面有一個小水塘,山高水高,漢語譯為“高蕩”,故此而得名。
7月2日,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專題調研組來到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高蕩村,千年古寨的歷史底蘊、自然風光和文化氛圍給委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走進高蕩,就像走進‘石頭的海洋’。”隨著鎮寧縣寧西街道政協聯絡委駐高蕩村干部羅穎佳的引導,委員們來到了高蕩布依民俗陳列館。據介紹,這座村史館是由鎮寧縣政協原主席楊之斌牽頭修建,館內收藏了3000多件布依民俗物品,都是來自鎮寧各界政協委員的捐贈。
委員們仔細了解高蕩村的歷史沿革及風土人情,在一個民俗物品展館——鄉村廚房里停了下來。
“這個廚房展很生動,也很真實。它保存的不僅僅是物品,更是繾綣鄉愁。”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原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忍不住說道。
“通過這些物品,可見當地的民俗文化,可見當地人們的審美表現,可見這座千年古寨的歷史文脈傳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夏潮說。
走出陳列館,經過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蛙聲連天。“這是高蕩村一景。春天,金黃色的油菜花招蜂引蝶;秋天,金黃的稻浪隨風起拂;冬天,碧綠的蔬菜生機盎然。春夏秋冬各呈一景。”羅穎佳介紹。
“農耕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原黨組書記錢小芊說。
“布依族是一個崇尚農耕文化的民族,為了傳承農耕文化,市縣政協委員們提議保留這片土地作為研學農技的基地,現在這里已經是高蕩村的網紅打卡地之一了。”羅穎佳介紹。
不多時,委員們來到了寨內廣場。這是古寨的中心地帶——銅鼓坪,是寨里人慶祝節日的場所,也是群眾聊天休閑、傳遞信息、互通有無的地方。當天是六月初四,廣場上聚滿了人,這是布依族的姑娘們為迎接一年一度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六月六而進行的歌舞活動。
“‘六月六’當天,村民們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以表達期待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之情。男女老少盛裝艷服,載歌載舞,歡慶節日。”委員們一邊跟隨解說員的介紹,一邊穿過寨內拱門,進入古寨巷道。
“滿眼都是石頭墻、石頭頂,全是石板房。”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駐會副主任胡紀源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獨特的建筑風貌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融為一體,堪稱天人合一之境。
據了解,這片古建筑群是貴州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貴州省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石板房成為古寨最大的特色,這就形成了貴州的一大奇觀——“貴州真奇怪,石頭當瓦蓋”。為了使這些村寨得到保護和利用,高蕩村摒棄了“拆舊建新”“守舊住舊”的保護發展模式,由縣政協牽頭,制定了高蕩村保護發展規劃,通過新建集中安置點的方式,在古村落之外選址集中安置村民、建立新居。在縣各界政協委員的建議下,已完成了66戶民居外立面改造和25戶民居內部民宿改造,留下老房充公,通過合理開發,實現發展保護。
“這里不僅大氣磅礴,而且接地氣,有人氣。”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原副院長林野感慨,既養眼,又養心,也養肺。
北京工業大學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研究所所長李華東也認為:“這里的建筑風格獨特,文化底蘊厚重。他們利用這些優勢,在傳承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以文促旅,以旅促收,是一條適合的發展路子。”
“這一路走來,內容豐富。了解了古寨的歷史,看到了這里的民風人情,還有改造后現代式的民宿民居,以及到訪的游客、作畫的師生……”全國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原副主席修福金說,可以看出,他們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千年古寨也能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
“既守住了這座千年布依傳統村落的‘根’與‘魂’,也傾注了新時代的‘氣’和‘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幫扶辦公室副主任、村鎮建設司一級巡視員董紅梅也有同感。
委員們一路穿村走寨,在高蕩既有穿越千年時空的感悟,又有回歸自然的放松情懷,在時空變幻中沉靜心情,思索傳統村落的前行之路。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古寨 高蕩 千年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