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北京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海淀 | “把鮮活的政協故事帶進高校課堂”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李京 張佳琪 馬嘉悅 賈寧)“今天的活動對于高校上好‘大思政課’極具啟發意義。”7月15日上午,在海淀區學院路石油共生大院舉辦的“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座談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主任王衡這樣表示。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座談會。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賈寧 攝
王衡表示,石油共生大院政協委員工作站作為海淀區政協33個工作站里唯一一個社區型委員工作站,持續探索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海淀區政協以黨建為引領,推進多元參與,協同共治,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功能。”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主任王衡發言。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賈寧 攝
“如何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我們在這里看到了創新。”王衡說,張雨委員工作站站長和農場工作人員的視頻連線,充分體現了政協的優勢、政協委員的優勢。政協搭臺,各方“唱戲”,群眾受益,增加了基層治理有效渠道,架起了黨委政府與群眾連心橋。
“政協委員入站履職,也是一個‘貼民心’的過程。”在王衡看來,政協委員們頻頻提及的“獲得感”,歸根結底是委員通過履職讓老百姓得到了幸福感。
“工作站這一形式,創新性打通了政協委員走進基層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王衡說道。
作為教育工作者,王衡認為教好立德樹人的重要課程,至少要做到五個“度”:即講出理論的深度、歷史的厚度、比較的廣度、實踐的銳度,最后將其轉化為思維的高度。
“實踐的銳度恰恰是我們缺少的。這兩天的采訪活動,我自己體會深刻,深受啟發。”王衡表示,要把這些鮮活的政協故事帶進高校課堂,并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形式讓同學們走近政協、了解政協。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