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焦點
隨時間而愈濃烈
祝福香港:
鑒往知來,北川中學師生不會忘記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誼。川港交流,更加深了四川北川與香港之間的姊妹情誼,加強了兩地文化的相通相融。我們堅信,在“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治理下,香港與北川的情誼會更加濃烈深厚,香港的青年有更加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香港的明天會更加光明璀璨。——四川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
人民政協(xié)網7月1日電(記者 司晉麗)又是一年高考季。送走畢業(yè)生,又迎來“新高三”生,校長劉亞春的身影不住地在校園里穿梭。
14年過去了,新的北川學校昂然挺立,瑯瑯書聲每天從全新的校舍傳出。在劉亞春看來,學校已經迎來了14年前所期望的光明的未來。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中學受災嚴重,劉亞春迅速帶領幸存的師生分批次轉移到綿陽市。
那時,他只有一個念頭:大家情緒都不穩(wěn)定,要盡快找到一個安置點盡快復課。
就在劉亞春一籌莫展之際,長虹集團給予大力支持,幫助建設了北川中學臨時安置點,臨時學校就在這里開課。
在長虹集團的牽線下,兩位香港愛國人士楊宇杰、李劍榮開始了對北川中學師生的資助,至今仍在持續(xù),被師生們親切地稱呼為“楊先生”和“李伯伯”。
楊宇杰早年參加反英運動,雖遭英當局迫害,但拳拳愛國之心絲毫不減。香港回歸后,他成為一名愛國商人,現(xiàn)任香港社會企業(yè)研究院名譽副院長。李劍榮是香港金文泰中學的校友,在他的奔走推動下,香港金文泰中學和圣保祿學校都與北川中學結為姊妹學校。
“在2009年至2021年的13年里,兩位愛國人士共資助學生200人次、教師百余人次到香港游學。促進川港兩地文化交流,也為香港學生深植愛國主義情懷提供了堅實的橋梁。”劉亞春告訴記者。
合作之初,當對方問道,學校需要什么樣的幫助?
劉亞春沉吟片刻說,“我們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在山溝里長大的,沒看過海。”
于是,從2009年開始,北川中學的師生們到香港看海、游學成為常態(tài)。
任小雨曾是北川中學的一名學生。由于家庭條件不好,她自小就靦腆自卑,很少與同學們交流,學習成績也一般。年逾古稀的李劍榮決定到任小雨家里去看看。
北川中學原教工處主任陳宇陪同“李伯伯”前往。“那個地方就是我們常說的‘關內’,是老北川城里最偏僻的山坳。路上不時有落石,李伯伯緊張得手一直扒著車門?!碑斈甑膱鼍胺路疬€在陳宇眼前,她給記者講述時,還捏著一把汗。
這趟家訪,讓“李伯伯”幫助孩子們的決心更大了。十多年來,他在每個暑假帶著無數(shù)個“任小雨”們往返川港兩地,讓師生們感受香港的廣闊天地,新的教育理念和學習方法,而“楊先生”則承擔孩子們落地香港后的一切安排和費用。在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任小雨越來越開朗自信了,2019年,她順利考上大學。
交流是雙向的。這些年,香港金文泰中學和圣保祿學校也前來北川進行交流,感受四川的“麻辣”生活。
“香港的孩子到內地來進行交流,進課堂、參加我們的升旗儀式,參觀地震博物館,感受羌族文化和新農村建設的變化?!标愑钫f,孩子們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難興邦的要義,深受感動,眼含淚水。
有兩個小細節(jié),她一直不能忘記:一開始,香港的孩子喜歡砂糖橘但不敢吃,因為在香港時,有人說從內地來的橘子甜是因往橘子里注射了糖分,當在四川實地觀察了砂糖橘的成長過程后,他們恍然大悟,這種橘子生來就是甜的;在“麻辣”四川,第一次吃到美味的辣條,讓孩子們念念不忘。
“下次去香港,想要我給你們帶什么禮物?”
“辣條!”
孩子們的回答惹得陳宇哈哈大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兩年川港兩地學子交流按下了暫停鍵,但十多年間建立起來的牢固情誼有增無減?!拔覀儓孕牛ǜ蹆傻氐难}親情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淡去,只會因宗源的承襲而更加濃烈。”劉亞春對記者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