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你好,后生仔!
你好,后生仔! | 在港區青年心中“種下”中醫的“種子”
人民政協網7月1日電(記者 何方) “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病。所以,醫生是不怕多的,因為醫生越多,可以幫助的人也就越多。”時值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曾赴內地學習中醫的香港中醫師練詠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練詠嫻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從小就喜歡中華傳統文化。因緣際會,她在初中暑期時進入中醫診所做起了暑假工。“那時什么也不懂,只是幫忙做些登記工作。”練詠嫻笑言,正是少年時的這段經歷,讓中醫的種子埋在了心中。暑假工結束后,練詠嫻在高中就開始選修中醫的相關課程,而系統的課程學習也給她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2009年,練詠嫻進入天津中醫藥大學,開啟了自己為期5年的中醫學習。她介紹,其實一開始來到陌生的城市內心多少有些忐忑,幸而有老師、同學的熱心幫助,她很快適應了大學生活。并且,隨著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天津和香港間的相同之處越來越多。“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一開始我總會帶好多東西來學校,后來慢慢發現,兩邊吃的、喝的、用的都越來越相像,我的生活也方便了很多。”
除了在學校學習課程、在醫院進行實習,閑余時練詠嫻總愛去各地游玩、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她說其中最難忘的是從天津騎單車去北京。“凌晨從天津出發,騎行十多個小時才到達北京天安門。站在天安門前的時候,覺得自己的血都是熱的。”練詠嫻回憶當年的經歷仍激動不已。
“身邊不乏有人赴美國等西方國家學習中醫,但我覺得,中醫的源頭在中國,學中醫自然要在自己的國家學,中國2000多年的中醫文化底蘊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當談及中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時,練詠嫻表示,中醫在傳染病防控上有獨特的優勢。香港抗擊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界參與度很高,不僅提供遠距離診療服務,還指導居民健康生活,提供更多診療方案以供居民選擇。
香港回歸祖國25年間,香港與內地的交流日益頻繁,交融也更加緊密。“這些年,香港和內地在同步發展、共同進步,心也貼得更緊密了。”練詠嫻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的發布,中醫藥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灣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灣區中醫藥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兩岸中醫藥從業者。目前,練詠嫻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在讀博士生,她希望有機會回內地的醫院實習,更多地積累臨床經驗,以便以后服務更多的人。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中醫 香港 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