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全國政協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加強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我國非遺學建設管見

2022年06月28日 09:55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我國少數民族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前已經進入到冷靜保護與理性傳承并舉、通過傳承強化保護、通過保護守正創新的新階段。為建設好發展好我國非遺學,建立起科學、完備、合理的非遺學學科體系,進一步保護、傳承、利用、發展好中華各民族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議:

一、 明確非遺學概念。明確它的內涵是中國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與研究的學科;它的外延是相關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學問。做到定性定位,內外分明,主次清晰,古博今通。

二、 明確學科范圍。限定非遺在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習俗、民間技能四大類。

三、 明確學科結構。分別建立教學與學術兩個體系、兩支隊伍,產出兩種成果,并互為條件,兩輪驅動。

四、 做好資源整合。以中央到地方的有關協會、學會、中心等為主干,有效聚合有關院團、校社、館所、傳媒的教學與研究人才,釋放資料、信息、平臺的力量,建立起中國特色的非遺人才培養、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理論研究、傳播交流體制。

五、 盡快建立評價體系。在聯合國有關公約、國家有關規定下,結合中國非遺實際,從現實需要出發,制定規則,建立標準,確保中國特色非遺學的規模、水平、質量、特色、品質。

六、 構建合理布局。作為土地的、民眾的學問,非遺學科教學研究點應更多考慮分布于地方、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專院校及研究院所。研究上重視理論模式的構建、學術話語的創立、學術流派的育成。

七、 注重學科機構支撐。以教學、研究、傳播、交流、開發作四梁八柱,建立一批中專、大專院校,或在現有大專院校設置一大批中心、系科、所室,獨創產、學、研發相結合的新學科建設模式。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卅日韩久久影视观看 | 亚洲香蕉中文日韩v日本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亚洲欧美五码中文字幕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专区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