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政協力量
吉林省長春市政協專題協商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
人民政協網6月22日電(記者 高峰 通訊員 宋澤)今春三月,長春市遭遇了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疫情,全市上下迅速行動、高效組織,在疫情防控中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與不足。日前,長春市政協召開“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協商座談會,醫藥衛生界、科技界委員就進一步補短板、建機制、強弱項,加快構建與特大型城市治理相匹配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行建言資政。
“此次疫情暴露出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上,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配合度不夠高、不夠深等薄弱點。”婁冬梅委員建議,建立集中統一由省、市級疾控機構牽頭編制疾控體系信息化建設規劃,加快各級疾控中心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破除各級疾控機構、其他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信息壁壘;統籌醫院、基層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有效溝通機制。
魏鋒委員建議,建立完善的集疫情研判、評估、決策、防控為一體的高效協同系統,特別是要強化疫情監測分析和動態監測信息系統的預警功能。此外,醫療機構間的信息要對接共享,加強不同醫院間橫向的信息互認與互通互聯。
“目前長春市政數局的電子政務網絡非常完備,市各局指揮中心在各自分管領域功能也非常完備,完全具備條件建設城市級統一指揮大腦。”齊井春委員建議,按照 “先整合、少投入、分期投”的大原則,充分利用互聯網及大數據等科學研判手段,建設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穩定的城市公共事件應急系統。
周群委員提出,政府與醫療單位間要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并落實到位,明確雙方的主體責任,同時,建立公共衛生防疫平臺。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中醫藥全面、全程參與疫情防控成為亮點與特色。然而,抗疫成功的背后也暴露出中醫藥在防治新發突發傳染病中存在的薄弱環節。
“要加強長春市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中醫藥應急防控體系建設,提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能力。”應達時委員認為,應進一步建立健全中醫藥應急響應與工作機制,建立中西醫協同應急救治機制,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全程參與救治,建立“中醫藥+”抗疫長效機制。
楊宏君委員建議建立聯網式的中醫藥健康保障“站點”,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方面的優勢;建立中醫藥類別項目政策,鼓勵有能力、有想法的中醫藥機構、個人探索疫情防控技術或中醫藥項目。
街道和社區是抗疫工作的主要落實單位,目前我國疫情的有效控制也得益于網格化的精細管理。
“社區是防疫工作的主戰場。”王躍委員建議,社區防疫工作要引進企業管理模式,人員職責和工作程序規范化,科學性實施,抗疫人員要根據工作需求合理分組,嚴格劃分社區防疫職責范圍,減少非必要非緊急的工作。
“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楊啟光委員表示,志愿者是疫情防控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尤其是在長春市疫情管控后,社區志愿者的價值更是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和體現。“要統籌安排、整體設計、細化制度、優化管理志愿者,日常要對招募的志愿者隊伍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演練,并建立健全后勤服務和保障體系。”
聽取委員的意見建議后,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認真研究協商成果。
長春市政協主席李龍熙表示,要強化信息化指揮體系建設,以大數據、信息化賦能精準防控;加強要素資源建設,以底線思維全面加強流調溯源、核酸檢測、隔離場所、醫療救治等方面能力儲備;完善防疫政策法規,加強防疫知識和政策普及,深入解讀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讓群眾知法知責知后果,積極配合黨委政府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建強基層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做好應急保供就醫,完善流程、打通堵點、建設綠色通道,最大限度保證非常時期正常醫療服務。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疫情 防控 委員 中醫藥 公共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