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致富新業,山區制造:秦巴山區培育新社區工廠
新華社西安6月20日電 題:致富新業,山區制造:秦巴山區培育新社區工廠
新華社記者 薛天、邵瑞
時至盛夏,地處陜西南部的秦巴山區郁郁蔥蔥。點映在青山綠水間的,是一座座移民搬遷社區,而每一座大型社區里,都有與之相配的新社區工廠。“樓上吃飯,樓下上班”,這些原本用于幫助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的新社區工廠,已逐漸成為秦巴山區產業振興發展的新沃土。
家住陜西省白河縣城關鎮安坪社區的方佳芝,在家門口的新社區工廠已工作四年,“全家人搬進社區,孩子就近讀書上學,我也辭去了外面建筑工地上的工作。工廠一個月有4000元的收入,家里的老人娃娃也有時間照顧,什么都不耽誤。”
秦巴山區,曾是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由于找不到掙錢的生計,當地一些群眾很長時間只能外出打工。
在安康市白河縣城關鎮安坪社區一家燈飾社區工廠內,工人馬友梅在展示制作的產品(2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易地扶貧搬遷為秦巴山區帶來新的契機。僅在陜西省安康市,近年來就有近100萬群眾搬出深山。勞動力的聚集同時帶來發展機遇,通過承接由東部轉移而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安康市在各個社區布局了超過1000家新社區工廠,實現了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雙贏。
在織襪行業打拼了30年的浙江商人顧芝紅,已陸續在安康多個縣區投資建設新社區工廠。“搞服裝外貿,穩定的勞動力最重要。東部地區工人流動性大、成本高,而陜南的搬遷社區不但有大量熟練工人回流,用工成本較低,企業還不用擔心人員流失。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同行選擇到秦巴山區投資建廠。”顧芝紅說。
34歲的何紹峰初中畢業后去福建打工,他曾以為自己再也不會回到家鄉生活。直到2019年,何紹峰所在的服裝企業計劃在安康市投資建廠。作為廠里的骨干,又具備“當地人”這項優勢,何紹峰被委任全權負責安康總廠和新社區工廠的組建和經營工作。
“更多的新社區工廠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充足的勞動力又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秦巴山區已經形成投資、用工和就業的良性循環。”何紹峰說。
此外,秦巴山區也在提升新社區工廠的生產規模,形成優勢產業的聚集效應。通過政策引導和基礎設施建設,秦巴山區還在補齊短板,幫助相關產業迭代升級。
在安康新偉泰玩具制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名工人在檢驗產品商標(2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原本企業只是看中這里較低的人力成本。但這幾年,安康市下大力氣解決了物流運輸難題,讓我們投資辦廠更有信心。”安康新偉泰玩具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龍武說。
不同于東部省份具備通江達海的貿易優勢,秦巴山區物流運輸成本較高。為解決運輸難題,安康市多方協調,與鐵路部門和上海上港集團合作,打通了鐵海聯運渠道,還開辟了“安西歐”中歐貨運班列,在當地建起可以直接完成貨物報關的無水港,讓山區的貨物運輸成本大幅下降。
2020年,龍武決定把企業總部從廣東東莞搬到安康市漢濱區,同時計劃通過“總部+新社區工廠”的模式,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同樣,更多的東部企業注意到秦巴山區的變化,決定將生產總部向這里布局。
“廠子建在秦巴深山,但我們的合作方全是英國、比利時、法國、挪威等國的品牌,生產的服裝全部銷往歐洲,年產量在10萬件以上。”安康市益成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振藝說。
安康市漢濱區五里鎮朝陽社區一家新社區工廠生產的毛絨玩具產品(2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安康市已建成新社區工廠1023家,吸納就業3.17萬人,其中脫貧人口8278人,實現年產值56.68億元。新社區工廠正在為秦巴山區插上騰飛的翅膀。
“下一步,我們還計劃積極統籌解決用工、用房、物流、人才等問題,更好滿足群眾就業需求。”安康市市長王浩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