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2年第三期
田黎明 胡 偉 劉慶和 王穎生——中國畫四人展
2022年3月20日,田黎明胡偉 劉慶和 王穎生—中國畫四人展在榮寶齋當代藝術館拉開序幕。在開幕式現場,榮寶齋副總經理唐輝表示:我個人認為中國畫如果無法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別開生面,那么它就顯得毫無意義。在中國畫無比繁榮多元的今天,傳統中國畫的審美依然主流,總有一批藝術家以當代的視角去發現中國水墨內蘊含的現實意義的表達。四位參展畫家都來自中國最高的藝術學府—中央美術學院,他們均為教學一線的博士生導師,這也注定了今天畫展所呈現出來的學術氛圍。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里表示:這個展覽特別有意義。榮寶齋350年的老店代表中國傳統文化,老店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傳承,而如何創新,如何發展,這是他們四位藝術家所要去思考的問題。他們所有的研究、創作、創新,代表了一個時代,今天在他們四位身上,能夠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家英表示:中央美院有著輝煌悠久的歷史,名家輩出。這四位藝術家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畫的時候,就是佼佼者,后來形成知名度,反映了他們每個人自身的稟賦以及學習探尋的精神。這場展覽是一次久違的老朋友聚會。他們的作品都能反映出對藝術、對生活的態度并不局限在表象,有著強烈的主觀理解和認識。
綠-70×40cm-2020年-田黎明
從內心出發
田黎明/文
中國畫承載著滿是人與自然相融相生的氣象,承載著今天生活的人文境遇,承載著時代的真善大美。中國畫向內觀,從外師造化至中得心源,其一切筆,一切墨,一切意,一切境在天地人合的情感中始終向著格物向著自然去精進。
參加榮寶齋四人中國畫邀請展,首先感恩我們的老師,先生對我們潤物細無聲的教導致透致深致遠,我們的先生把學問作畫做人合為一體,如明月行空般凈潔深遂,映印著我們的心地。
350年歷史的榮寶齋,為中國畫文脈綿延和生長,呈現了深厚博遠、寬廣真切的人文情懷,以平凡貯文境、清風撫心懷的人與自然之合,山水、花卉、人物的文心順著百年溪流文脈,時時生發當下生活情感和自然之音。這一源遠流長的文脈在今天更鋪展出時代萬千氣象,鋪展出人與自然的生生不息,鋪展出中國畫人文境象若群山河流般的遼闊壯美。今天,我們四人因機緣舉辦聯展,正逢榮寶齋近年為中青年畫家開拓了這么深厚的學術平臺,我們深感榮幸。四人展呈現的是每人在學習傳統文化體會中的一點心得,是立足當下有一些平常生活感觸,是心境向往遠方的心里話。每人從內心出發,行走在青山,在看與觀、在行與知,在近樸者素、近水者清、近山者厚的方位上,不停地接受自然的映照,在深深的呼吸和平穩的喘息中向著滿是自然生長的狀態,努力地去體味心靈映印的自然。
歸-園-45×70cm-2020年-田黎明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盧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教授。
大岳云起-68×68cm-2021年-胡-偉
春-潮-136×408cm-2021年-胡-偉
朝-霞-68×68cm-2021年-胡-偉
玉龍遠眺-68×68cm-2021年-胡-偉
胡 偉:1957年生于山東濟南。198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留校任教。1983年擔任葉淺予先生的助手。1987年由國家教委公派赴日,隨東京藝術大學校長平山郁夫教授從事中日美術比較與古代繪畫保存修復研究。1991年獲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碩士學位。1996年獲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博士學位。2010年調任中國美術館副館長。現為國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術委員會主任。
石-舫-160×368cm-2020年-劉慶和
納西姑娘-60×170cm-2020年-劉慶和
劉慶和:1961年出生于天津。1987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198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1992年在馬德里康浦路狄安塞大學美術學院訪學。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
納西女孩-200×140cm-2020年-王穎生
粉墨人生-136×68cm--王穎生
時尚香港-200×140cm-2019年-王穎生
王穎生:1963年生,1997年研究生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獲碩士學位,2003年—2004年被國家基金委選派至列賓美術學院梅里尼可夫工作室訪問學者,2013年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畢業,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修復學院院長,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責任編輯:張月霞
文章來源:《畫界》2022年5月第三期
版面設計:湯煒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中國畫 美術 學院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