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行業
加強金服穩經濟,中銀協發布倡議書
人民政協網6月7日電(記者 崔呂萍)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銀保監會工作安排,日前中國銀行業協會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發出倡議,引導會員單位進一步加強對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和相關群體的金融支持,確保有關金融紓困政策落地,更好地穩住經濟大盤。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大局意識: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會員單位應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銀保監會的工作要求上來,靠前發力、精準發力,確保各項紓困穩增長政策盡快落地見效;堅守金融為民初心,會員單位應堅持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人民性,切實增強社會責任感,全力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助力夯實經濟穩定運行、質量提升的基礎。
第二,加大信貸支持,穩定市場主體:信貸投放靠前發力,會員單位應及時滿足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的合理、有效信貸需求,深入推進銀擔合作、銀保合作,加強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合作,努力實現住宿、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等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信貸余額持續穩步增長,同時,會員單位應積極貫徹落實“穩外貿”政策要求,強化對外貿客戶的跨境結算、融資、保值避險等貿易全流程服務,持續加大穩外貿融資投放支持力度;實施專門資源傾斜,會員單位可通過安排專項信貸額度、調整績效考核、合理下放審批權限、實施優惠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等方式,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行業的信貸資源傾斜和保障實施;聚焦支持重點領域,會員單位應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支農支小、交通物流、科技創新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交通物流、糧食能源安全、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同時,會員單位要積極服務“雙碳”工作目標,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持續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第三,持續減費讓利,降低融資成本:推動貸款利率下行,會員單位在繼續實施現有減費讓利措施基礎上,應通過使用各項貨幣政策工具和地方紓困政策,及時獲取低成本資金支持,加強負債成本管理,在商業可持續性的原則下進一步降低企業貸款利率;適當減免服務收費。會員單位應嚴格落實各項金融服務收費管理政策,鼓勵階段性實行更優惠的服務收費,適當加大對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和相關群體金融服務收費的優惠減免力度;挖掘減費讓利空間。會員單位應持續改進服務技術、模式和業務流程,進一步挖掘減費讓利空間,降低綜合服務成本,幫助企業共度難關。
第四,主動對接需求,做好融資接續:明確重點幫扶對象,會員單位應明確幫扶支持對象,結合地區特點和經營實際,加強對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和相關群體融資需求的跟蹤分析,主動提前開展接續融資信貸評審,按照市場化原則,對符合條件的積極給予續貸支持,避免出現行業性、群體性的限貸、抽貸、斷貸;實施延期還本付息,會員單位應按照市場化原則與中小微企業(含中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等自主協商,對其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努力做到應延盡延;完善個貸還款安排。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受疫情影響隔離觀察或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會員單位應對其存續的個人住房、消費等貸款,靈活采取合理延后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延期還本等方式調整還款計劃。
第五,發展數字金融,提升服務效率:保障金融服務連續,對受疫情影響暫停營業或調整營業時間的網點,會員單位應及時提供替代金融服務并進行公告提醒,鼓勵客戶優先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線上渠道辦理銀行業務,努力降低疫情給金融服務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業務辦理時效,會員單位應強化科技賦能提高業務辦理時效,積極發展數字金融,提高金融需求響應、審批、辦理速度,在疫情集中暴發地區,豐富“非接觸式”金融服務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階段性簡化業務流程和申請材料,由于客觀原因無法落實貸款調查和評審的,在確保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采取“容缺辦理、事后補辦”等方式,以實現快速審批、快速放款;持續創新服務模式,會員單位應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自身和外部涉企信用信息數據,發揮好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作用,持續創新信貸服務模式,拓展數字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第六,加強信貸管理,前瞻管控風險:區別對待涉企風險,會員單位應在平衡好增加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和防控信貸風險的基礎上,科學把握信貸政策執行要求,對企業經營遇到的困難問題綜合研判、分類施策,不搞“一刀切”,堅持實質性風險判斷,不單獨因疫情因素下調貸款風險分類,不影響征信記錄,并免收罰息;管好貸款資金用途,會員單位應扎實做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強化對信貸從業人員業務培訓和政策宣講,做好借款人資質審核,加強資金用途審查和流向管理,扎實做好貸款資金的使用監測,防止貸款違規挪用進入禁止性領域;加強風險預警處置,會員單位應前瞻性做好風險預警及化解處置預案,密切關注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變化情況,注重第一還款來源的變化,加強資產質量監測,在足額計提撥備的基礎上,撥備水平較高的會員單位可結合不良貸款處置情況有序降低撥備率,消化存量風險,或通過核銷重組、資產證券化、批量轉讓等方式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騰出更多信貸資源支持穩定經濟大盤。
第七,強化宣傳引導,做好經驗推廣;加強紓困政策宣講,會員單位應積極通過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營業網點等渠道主動宣傳介紹在紓困穩增長方面采取的措施、推出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等,有效提升金融惠企政策知曉度;加強經驗復制推廣,會員單位應及時梳理自身支持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的工作成果,積極向中國銀行業協會報送服務實體、保障民生、為企業紓困的典型成果、先進事跡和良好經驗等,帶動全行業穩市場、穩信心工作實現總體躍升;加強金融知識宣教。會員單位應通過多渠道、多方式主動向企業特別是困難行業企業和遇困群體宣傳講解金融知識,提高誠信經營和風險防范意識,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
中國銀行業協會同時表示,將積極擔當、主動作為,全面助力穩住經濟。
一是繼續深化減費讓利。按照工作部署,主動減輕會員單位負擔,支持會員單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二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加強與會員單位的溝通交流,加大信息共享互通,圍繞金融服務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細化金融服務專項舉措,積極構建金融助企紓困的長效機制。
三是大力加強先進典型宣傳。將通過官網、公眾號和《中國銀行業》雜志等途徑及時跟蹤報道會員單位在紓困穩增長方面的良好做法和典型案例,講好會員單位紓困穩增長的故事。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