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碳中國 能源擔當>要聞
全球能源危機的成因、演變與影響
王永中,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國際投資、國際大宗商品和貨幣經濟。
近一年來,全球能源市場震蕩加劇,爆發了兩輪能源危機。2021年冬季集中爆發的第一輪能源危機,主因是能源供需失衡。2022年2月下旬,俄烏沖突爆發與美西方對俄實施全面制裁引爆第二輪全球能源危機。在這兩輪能源危機中,歐洲均處于風暴的中心。中國是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全球能源的供應短缺和價格飆漲勢必威脅到中國的能源安全。
一、 第一輪能源危機的發展過程及成因
第一輪全球能源危機經歷了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歐洲率先爆發天然氣短缺和電力供應危機。2021年5月至12月,歐洲TTF(即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現貨天然氣價格在短短7個月中上漲了3.3倍。歐洲的電力系統高度依賴天然氣發電,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導致電價急劇上升。歐洲天然氣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疫苗接種加快、經濟復蘇和防控措施放松導致天然氣需求強勁反彈;二是2020年油氣價格大跌導致投資下降,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的產量和出口增長受限;三是冬季嚴寒、夏季酷熱等極端天氣導致歐洲天然氣庫存占儲氣容量的比例降至74%,比以往5年均值低16個百分點;四是來風條件惡化致歐盟2021年前9個月風能發電量同比下降17.3%,為近3年來最低水平;五是歐洲碳價格一路上揚,導致燃煤發電受到限制,推高天然氣價格。
第二,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傳遞至亞洲液化氣現貨市場。隨著液化氣在全球天然氣貿易中占比持續上升,天然氣市場一體化程度明顯提升,天然氣現貨市場價格關聯性加強。歐洲、亞洲的能源企業進口競爭加劇,亞洲進口商通過提價的方式增購美國天然氣,減少了歐洲的天然氣進口來源。從而,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帶動亞太地區的液化氣價格大幅上行,亞洲天然氣現貨基準JKM價格(普氏日韓價格能源標桿)由2021年5月的10.4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急升至10月的56.3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1英熱單位約等于1055焦耳),創歷史新高。
第三,天然氣短缺迅速波及煤炭市場。煤炭是最容易替代天然氣的能源。隨著發電廠和供暖公司更多使用煤炭,煤炭的需求量和價格大幅上升。但受疫情、碳減排和惡劣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全球主要煤炭產量增長緩慢,導致煤炭供給不足。2021年10月中旬,全球主要動力煤價格均超過240美元/噸,同比上漲了3倍多,創2008年以來的新高。
第四,天然氣和煤炭價格的飆升傳遞至石油市場。若以熱值(發熱量)為單位計算價格,天然氣價格遠高于原油。2021年10月,歐洲市場的天然氣價格約為3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換算成同等熱值當量原油的價格達176美元/桶,為后者的2.2倍。在石油供應本已緊張的情況下,燃料油被作為天然氣供暖和發電的替代能源,進一步惡化了石油供應缺口。同時,煤炭的供應短缺和價格大幅上漲也推高了石油需求。
二、 俄烏沖突引爆第二輪全球能源危機
自2022年2月24日俄烏爆發沖突以來,全球能源市場遭遇第二輪危機。俄羅斯是能源超級大國,在全球石油、天然氣、煤炭領域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歐洲高度依賴俄油氣資源特別是管道天然氣。美西方對俄全面制裁和西方企業抵制俄能源產品,以及俄歐在天然氣貿易盧布結算上的對抗,顯然會導致俄油氣出口嚴重受阻和產能大幅下降,而OPEC(即石油輸出國組織,又稱“歐佩克”)的石油增產意愿不足,導致全球能源供應短缺矛盾急劇惡化,全球能源價格大幅飆漲。國際原油價格從俄烏沖突前90多美元/桶一度飆升至130多美元/桶,目前仍在11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波動;液化天然氣價格一路飆升,歐洲TTF基準價格一度超過7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國際煤炭價格升至300美元/噸,創歷史新高。
為何俄烏沖突能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如此劇烈的影響?理由主要有三點:
第一,俄羅斯是能源超級大國,在全球能源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俄是第三大產油國,石油日產量約1130萬桶,是第一大石油產品出口國。2021年,俄羅斯石油及石油產品日出口量超780萬桶,其中原油出口500萬桶,成品油出口285萬桶。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儲量,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2021年,俄天然氣產量達7620億立方米,出口2520億立方米。俄是第三大煤炭出口國,年出口量達2.6億噸,占全球煤炭出口的17%。
第二,俄歐在能源領域相互高度依賴,歐洲對俄天然氣依賴度最高。俄在天然氣、石油和煤炭領域均是歐洲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2021年,來自俄的天然氣、原油和煤炭占歐洲進口份額分別達45%、27%、46%,而俄74%的天然氣、49%的石油和32%的煤炭出口流向歐洲。歐洲對俄管道天然氣形成高度的剛性依賴,難以找到替代供應方。2021年,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總量為1550億立方米,其中管道氣140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150億立方米。
第三,美西方制裁將嚴重削弱俄油氣的出口、投資和生產能力。美西方對俄能源領域的制裁主要采取禁止或減少進口、禁止設備和技術出口、限制或禁止金融服務、撤資或禁止新投資、制裁港口和航運企業等措施,導致俄油氣出口嚴重受阻,迫使其削減投資和產能。西方能源企業基本停止了與俄簽署新的采購合約,大幅削減了俄能源的購買量,致使俄能源供應大量過剩,而其他歐洲國家能源供應嚴重短缺,以至于出現國際能源基準價格快速上漲和俄能源價格大打折扣并存的現象。
三、 對中國能源供應安全的影響
第一,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導致中國的能源進口成本顯著上升。中國的“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不足以支撐持續增長的龐大能源消費,整體對外能源依賴度略低于20%。2020年,中國是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進口國,其對外依存度分別達73%、43%、10%。國際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顯然會顯著加大中國的進口成本,壓縮下游企業的利潤空間。而且,能源成本上升會傳遞到經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推高交通、制造和消費成本,加大國內物價上漲壓力。
第二,歐亞企業在液化天然氣市場上的搶購競爭加劇,中國的天然氣海外保供壓力增大。俄歐在天然氣貿易盧布結算上的對抗可能引爆歐洲天然氣供應危機,改變國際天然氣市場格局。若歐洲去俄天然氣步伐過于激進或者俄對歐天然氣斷供,歐洲將會陷入天然氣供應危機,歐洲油氣貿易企業將會從卡塔爾、澳大利亞、美國和阿爾及利亞等主要產氣國搶購液化天然氣,也會高價轉購日韓企業現有的液化天然氣訂單,這將會加劇歐亞之間爭奪液化天然氣現貨的競爭,導致全球液化氣供應極度短缺,引發全球天然氣市場急劇震蕩,并加大中國企業采購液化天然氣的難度。
第三,俄羅斯能源行業存在較高的出口制裁風險,中國自俄羅斯的能源進口面臨著美西方二級制裁的風險隱患。中俄在能源領域高度互補,雙邊能源貿易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2020年,從俄原油、天然氣、煤炭進口量占中國進口份額分別為15.4%、8.3%、15%,而俄對華原油、天然氣、煤炭的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0%、5%、18%。中國對俄羅斯的能源進口依賴度高,且有進一步升高的態勢。美西方升級對俄制裁勢必使中國面臨的二級制裁風險大幅上升,對國內能源供應安全產生重大的風險隱患。
這是4月27日在波蘭首都華沙拍攝的一個天然氣站。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4月27日發表聲明,宣布自當日起暫停向保加利亞和波蘭供應天然氣。周楠 攝
四、 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對策建議
第一,適當增加煤炭產量,縮減液化天然氣采購規模,調控成品油出口。在當前全球能源供應不確定性風險高、價格大幅震蕩特別是液化天然氣價格過高的非常時期,中國的首要任務應是維護國內能源供應穩定。在油氣滿負荷生產的情形下,應充分發揮煤炭的兜底保障功能,增加國內煤炭產量,降低對外能源依賴度。鑒于目前液化天然氣價格處于異常高位,國內能源企業應縮減購買規?;蛲七t簽署新的采購合約。同時,適當管控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出口,保障國內石油產品供應。
第二,維持中俄能源貿易規模穩定,關注俄油氣資產潛在投資機會,防范二級制裁風險。與巴西、土耳其、墨西哥、塞爾維亞和印度等立場近似的國家加強協調配合,抵御美西方要求我國選邊站隊的壓力。
第三,逐步推進民生用能價格市場化改革,對貧困群體給予直接補貼。一是明確民生用能(天然氣、煤炭和電力)保障的范圍和責任。二是建立公開透明、市場化的能源價格定期動態調整機制。三是對貧困和弱勢群體給予直接用能補貼。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