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要聞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陘塞要地紅色濃——來自革命老區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的報道
咖啡屋、寫生基地、演藝廣場,這些時尚元素與一場著名戰斗的指揮所共同融入一個偏遠的山區村莊,讓游客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這里是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家村,一個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樸村落,石鋪路面四通八達,石砌墻壁、飛檐斗拱的民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初夏時節,村莊掩映在青翠之中,靜謐祥和。
“抗戰必勝”,村內墻壁上的四個大字,記錄了日軍發動的侵華戰爭曾打破呂家村的安靜。繼1937年10月第一次長生口伏擊戰后,1938年2月,八路軍129師決定再次發動長生口戰斗,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在呂家村指揮,戰斗取得重大勝利。
井陘地處太行山“五陘”“六塞”之地,是冀晉通衢,歷來兵家必爭。革命戰爭年代,除長生口伏擊戰外,與井陘有關的七亙大捷、百團大戰、掛云山戰斗,均影響深遠。在井陘,像呂家村一樣的革命老區村有242個,革命遺址100余處。2020年,井陘縣被中宣部、財政部、文旅部、國家文物局列入晉察冀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目前,井陘縣紅色資源教育基地正在抓緊建設。”井陘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賈朝偉說,項目建成后將集中展示全縣紅色歷史,對紅色文化傳承和愛國主義教育起到積極作用。井陘縣把傳承紅色文化精神、用好紅色文化資源作為發展的最亮底色,全面實施“2+4+23+1000”紅色文化工程,即打造2個紅色文化項目、開辟4條紅色線路、完善提升23個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基地(點位)、精心創建1000個紅色美麗庭院。
井陘縣一方面做好紅色文化精神傳承文章,一方面結合本地實際,將盤活用好紅色資源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注重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加強文旅融合,革命老區村不斷煥發新生機。劉伯承、鄧小平在呂家村住過的房屋和作戰指揮所保存完好,現在成為游客打卡地。呂海燕從小在呂家村長大,在她印象中,從2016年起“村里開始大變化”,通村公路修得越來越好走,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完善,游客絡繹不絕。
目前,呂家村有高端民宿15家,節假日常常一房難求。呂愛桃是一家民宿的服務員,這份守家在地的工作給她帶來不錯的收入。此外,寫生基地、觀山餐廳、咖啡屋等旅游延伸業態都給村民帶來收益,加之養殖、林果等農業收入,呂家村人年均收入達到1.2萬元,村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井陘縣注重培育鄉村振興產業,打造“井陘·紅”農業名片,結合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村級產業,改變井陘農產品“多而散、小而弱,質優價廉、加工粗放”的現狀,推動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格局,支持引導各村在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講好紅色故事,增加文化內涵,讓顧客購買特色農產品的同時,受到紅色文化教育。
紅色文化浸潤,井陘煥發出新時代發展活力。去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促項目發展、抓產業升級、帶鄉村振興……砥礪奮進,井陘革命老區正在譜寫“休養勝地、經濟強縣、魅力井陘”的發展新篇章。(本報記者 高新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