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致敬奮斗青春 來自青年科學家的回答

2022年05月08日 13:23  |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在南海深處“種珊瑚”,在鹽堿地里培育“海水稻”,在受控核聚變領域追夢“人造太陽”,在浩瀚太空構建國家時空體系……這些看似遙遠的科學研究,正在一步步改變人們的生活。

耀眼的科研成果背后,凝聚著眾多80后、90后青年科學家的堅持和付出,他們雖然年輕,卻已成為中國科研的中堅力量。

五四青年節之際,知乎推出“奮斗者 正青春”專題,邀請青年科學家群體親自回答,分享他們的科研進展和奮斗歷程,為廣大青少年呈現向上的答案。

在提問“有哪些重要科學研究,正在或將要改變你我的生活”下,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90后博士肖國梁介紹了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 M 裝置。它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托卡馬克裝置,將為我國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未來自主設計、建造聚變堆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微信圖片_20220508132100

圖為中國環流器二號 M 裝置


在學界,研究人員將探索清潔能源為目標的受控核聚變研究裝置稱為“人造太陽”。肖國梁表示,中國科學家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進行“人造太陽”研究,經過一代代科研人員的接力攻關,目前我國已具備獨立自主建造大型核聚變裝置的能力,中國核聚變技術在國際上“由跟跑轉向并跑,部分技術實現領跑”。

“受控核聚變是人類又一次眺望遠方時種下的夢想?!鼻拜叺膴^斗精神激勵著肖國梁繼續前進,每當遇到困惑和難題時,他和同事從未想過放棄,而是繼續查閱文獻、深入研究,“古有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如今我們會全力向前,追夢‘人造太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王輝同樣走在追夢的道路上。他的研究領域是量子光學和量子計算,也是中科大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科研團隊的成員。

王輝認為,計算機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世界,但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或信息處理能力)是有限的,量子計算為提升算力帶來了新的解決方式。

其中,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重要里程碑,被稱為“量子計算優越性”,目前國際上只有兩個團隊實現了這個目標,其中之一就是中科大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科研團隊。

據王輝介紹,目前,量子計算領域的國際同行們公認有三個指標性的發展階段,中科大團隊已經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指標,接下來需要解決若干超級計算機無法勝任的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科學問題,及大規模容錯量子計算。

“在未來的5~10年,量子計算有可能在一些特定問題上得到應用,這會直接影響到大家的生活。”王輝和同事們已經準備好開啟新的征程。

和王輝一樣,北斗地面試驗驗證系統副總師盧鋆也在探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問題。

一代代科學家接續奮斗,讓北斗夢一步步照進現實。盧鋆舉例說,點外賣、騎共享單車、手機導航等看似平常的應用背后都有北斗系統的支持和守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時空信息基礎設施,融入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像水、電、互聯網一樣,服務我們國家乃至全球用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大眾生活?!?/p>

微信圖片_20220508132108

圖為北斗衛星全球組網示意圖


用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白灾鞯谋倍废到y,也需要自主的北斗產業?!北R鋆表示,經過十幾年奮斗,中國從造不出一顆導航芯片到如今構建起完整的北斗產業鏈,產品出口到全球半數以上國家和地區,未來還要把時空信息服務和保障拓展到未來人類全域活動空間,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時空體系。

偉大的夢想激勵著她不斷奮進:“作為一名普通的北斗科研工作者,一邊在工作中突破新科技、建強國之重器北斗系統,一邊在生活中體驗北斗應用、享受北斗帶來的新便利,這種使命感、自豪感、成就感交織迸發,心中的喜悅和幸福不言而喻!”

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科研人員們同樣能感受到強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他們從事的研究工作正在一點點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耕地是中國寶貴的資源,然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我國鹽堿地面積為0.99萬公頃,接近15億畝。海水稻團隊的愿景就是選育耐鹽堿水稻,使億畝荒灘變良田。

據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萬吉麗介紹,新品種的研發過程非常漫長,往往經過數百份材料的篩選才能得到一個不錯的苗頭品種。為了獲得最佳的耐鹽堿水稻品種,科研人員從全國各地采集鹽堿地土壤,每天在田間地頭觀察水稻的性狀,在整個育種過程中都要親力親為。

微信圖片_20220508132116

圖為科研人員在田間進行水稻雜交工作。


最終,2017年9月,海水稻團隊篩選出4份表現較好的耐鹽堿品種并進行小面積測產,表現最好的一個品種,專家給出了畝產620.95公斤的理論產量數據,標志著海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耐鹽堿水稻育種技術經過科學成果鑒定,為國際領先。目前,共有8個耐鹽堿水稻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萬吉麗感慨,袁隆平院士曾經有一個“海水稻”的夢想,利用海水稻種植鹽堿地,為我國增加一億畝稻田,多養活八千萬人口,如今,這個愿望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此外,圍繞著建成農業強國的目標,中國水稻研究所、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等眾多科研機構都在各自的領域不斷探索,保障糧食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近年來,除了糧食問題,環境保護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在南海“種珊瑚”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黃暉團隊。

“選擇 ‘種珊瑚’實際上是因為全球珊瑚礁的退化,珊瑚礁的修復已經成為海洋環境保護的熱點之一?!秉S暉介紹說,僅我國近岸的珊瑚礁區域,造礁石珊瑚數量就降低了80%以上。

為了扭轉珊瑚數量衰退的趨勢,保護珊瑚礁生物多樣性,黃暉從2005年開始致力于珊瑚礁修復工作研究,被媒體親切地稱為“珊瑚媽媽”。

微信圖片_20220508132122

圖為科研人員在南海進行修復珊瑚礁研究。


珊瑚礁修復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有因為天氣、海況惡劣造成出海困難,有因為人員、工具、出海手續等難以協調的困難,也有珊瑚修復中的各種技術難題,但黃暉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十幾年里,她帶領科研團隊在藍海之下種出一片“海底森林”,多次填補相關領域的學術空白,在珊瑚礁生態學研究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雖然領域不同,但這些科研工作者堅持不懈、攻堅克難的精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共鳴。“你們是真正的榜樣。”“真?天團?!薄爸x謝你們的付出。”“好酷!感謝科研人員的貢獻!”在以科普為特色的知乎,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對青年科學家的敬意。

據知乎相關負責人介紹,知乎站內用戶高度關注科技、科普相關內容,關心國家重大科技發展進程,邀請青年科學家群體親自答能夠更好地回應用戶關切、傳遞正向價值。此外,“奮斗者 正青春”專題還會邀請奧運冠軍、勵志青年分享自己的故事,展現當代青年不負青春、不甘平庸、不畏艱難、不懈奮斗的精神風貌。(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孫金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北斗 水稻 青年 科學家 奮斗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AV大片 | 亚洲男同gv片在线观看 |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2019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