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泰山協商>要聞
泰安市泰山區政協:筑牢履職“基礎樁” 下好開局“先手棋”
今年以來,十四屆泰安市泰山區政協充分利用換屆的契機,緊緊抓住制度機制建設這個“牛鼻子”,先后出臺各類制度機制性文件42項,有力保障并推動了各方面工作破題開局,高效推進。
常態化引領強黨建
健全完善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政協機關黨支部集體學習、黨風廉政建設、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建制度11項。特別是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把學習擺在政治建設的突出位置,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區重要會議精神作為區政協黨組會議、常委會會議、主席會議、機關黨支部會議、界別學習會議和其他專題學習的“第一議題”,把學習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確保第一時間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上級部署要求。
出臺《“泰山政協講堂”實施意見》,采取集中授課、交流互動、現場演示、實地體驗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線上線下相結合,積極營造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精于實踐的濃厚氛圍,促進政協委員和機關人員知識結構、能力素質不斷與時俱進,優化提升。
系統化運行促規范
新修訂的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主席會議、專委會、委員履職、提案、調研、視察、民主監督等10個規則、通則,以及出勤、值班、保密等9項機關運行制度,為促進各項工作更加精簡、統一、有序、高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協領導聯系常委(委員)、常委聯系委員、委員聯系社區(村)和中共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主席會議成員聯系委員企業制度》,進一步織密了不同層面委員聯系的網絡,8名區政協領導班子成員、30名區政協常委、84名中共黨員委員、88家委員企業的對應聯系更加緊密。
建立專委會聯系界別機制,成立聯合黨支部,實現黨的機構和工作在界別領域的“兩個覆蓋”。出臺《界別委員全員參加專委會實施意見》,構建以“界別為單位,專委會為提托、委員為主體”的“全員入委”界別履職新機制,推動界別工作駛入“快車道”。進一步加強街道鎮政協委員聯絡室建設,234名委員全部下沉街道鎮和社區村,打通了政協履職“最后一公里”。
集成化推進提效能
統一選派政協委員擔任公共服務、行政執法等部門的特邀民主監督員,促進民主監督工作邁出重要一步。創新推行“10+N”協商監督新模式,打造年度協商和監督工作“升級版”。建立區黨政主要領導督辦1、2號重點提案制度,促進提案辦理工作質效不斷提升。
創新開展以“十項高質量履職”助力新型工業化、“雙招雙引”四個一等活動,著力深化“泰山協商”擴面、增頻、提效等工作,使各項履職與黨委中心重點工作高度契合、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政協工作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緊密度和貢獻值。
精細化管理增活力
健全完善以《政協委員履職考核辦法》為主體,由《政協委員退出和暫停履職辦法》《優秀政協委員聯絡組、優秀政協委員評選辦法》《優秀提案和提案承辦先進單位評選表揚辦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考核辦法》等相配套的“1+5”激勵約束制度體系,不斷強化委員管理。
《政協委員履職考核辦法》開啟了全區政協委員履職的“計分時代”,建立履職檔案,實行量化考核,打破了政協委員“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局面,有效提高了委員的責任意識和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委員聯絡組、政協委員、提案和提案承辦單位、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5類評選表揚事項,加強了對政協委員的正向激勵,大大激發了委員們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工作熱情。
目前,泰山區政協多維發力、一體推進的工作體系和機制已經形成,各項履職正一步步邁上新的臺階。(泰山區政協)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