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促進鄉村醫療衛生健康發展>發言摘登>委員發言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作主題發言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持續加強衛生基層基礎建設。全國政協以“促進鄉村醫療衛生健康發展”為主題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對于進一步推動落實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具有重要意義。
臺盟中央和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綜合運用現場調研、視頻調研、書面調研、專家研討等形式開展調查研究。調研中,我們了解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有沒有”問題已得到解決,正在向著“好不好”轉型提升。但同時,從全國范圍看,鄉村醫療衛生發展還不均衡。要在三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健全政策體系,夯實鄉村醫療衛生發展基礎。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基層群眾醫療需求變化等新情況,進一步健全鄉村醫療衛生工作強基提質的政策舉措。特別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偏遠山區、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等鄉村醫療衛生工作薄弱區域,加強政策傾斜,分類指導落實。在保障常規醫療服務基礎上,引導和支持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加快慢性病、康復治療、兒科等“一老一小”適宜服務建設。借鑒縣級醫院發展有益經驗,解決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難、運營難、發展難問題。
二是深化資源整合,補齊鄉村醫療衛生發展短板。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健全鄉村醫療衛生人才、技術、資金等一攬子支持體系,引導醫療資源向中西部地區、向基層整合。一方面,立足縣域整體,加快鄉村醫療衛生人才從統一使用管理為重,向統一使用培養為重轉變,進一步加強縣、鄉、村三級人才梯隊建設。圍繞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者普遍關心的編制、職稱、薪資、待遇等,持續深化鄉村衛生人才制度綜合改革,破解職業“天花板”過低、從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借鑒各地鄉土人才認定工作、“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等有益經驗,加快培育更加穩定的村醫隊伍。另一方面,通過以城市帶農村,以縣帶鄉、村的方式,加強技術培訓,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設備”更會“用設備”,“能診療”更加“善診療”,以更高質量的服務落實分級診療要求。同時,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支持,壓實地方政府責任,探索建立農村常見病互助資金。
三是利用信息賦能,促進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升級。天津“云檢查”、浙江“未來鄉村衛生室”應用場景、云南“智慧村醫”等各地“互聯網+診療”模式,在彌補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結合《全國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試行)》,進一步總結有益經驗,對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任務較重的中西部地區加強指導。以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契機,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信息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提高管好、用好“信息網”能力,推進鄉村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有序發展,以智能化、數字化新方式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迭代升級。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