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今日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紅色藥學專家劉昌孝呼吁:選址北京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的必要性、可行性

2022年04月28日 10:39  |  作者:張春莉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按:今年全國兩會之期,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設的相關話題,是許多委員建議和熱議的話題。建立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已成為中醫藥行業一種精神的象征,一種符號的代表,是全行業期盼已久的心愿。

人民政協網4月27日電(記者 張春莉)“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醫藥行業及關心熱愛中醫藥的社會各界人士多方奔走,推動建立一所國家級中醫藥博物館。 2020年3月,經中央編辦批復,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正式成立。建立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已成為中醫藥行業一種精神的象征,一種符號的代表,是全行業期盼已久的心愿。”今年全國兩會之期,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設的相關話題,是許多委員建議和熱議的話題。談及這個情況,我國著名紅色藥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如是表示。

1

劉昌孝院士闡述選址北京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的必要性、可行性。賈鵬/供圖

他追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1世紀初便開始籌劃國家中醫藥博物館選址工作,2002年6月向國務院報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報送中國中醫藥博物館項目建議書的函》和《國家中醫藥博物館項目建議書》;2017年5月,籌建辦起草《關于國家中醫藥博物館選址在北京的建議》和《關于中醫藥博物館選址的建議》提交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初步確立了國家中醫藥博物館設在北京市。

言及選址在北京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的必要性、可行性?劉昌孝院士闡述了如下具體意見:

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醫藥發展的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

黨和國家歷來都把發展中醫藥事業擺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一系列適應中醫藥發展和博物館建設的法律法規文件相繼出臺。

2

劉昌孝院士指導科研工作。賈鵬/供圖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并提出“推進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2021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2021年3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發布會上宣布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將作為重大項目在“十四五”期間重點實施。

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但我國尚缺乏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級醫藥健康類行業博物館。借鑒國外醫學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十分必要。在新時代,發揮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的作用和優勢,講好中醫藥故事,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有助于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是助力首都北京文化中心定位的有力舉措

首都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是歷史文化名城,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北京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建設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目前,北京已經形成多學科、多層次、布局較為平衡的博物館體系。截至2020年底,北京地區備案博物館已達197座。但還缺少一座反映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的國家級中醫藥行業博物館。

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于北京,有利于搭建中醫藥文化對外交流的平臺,不僅可以加強“窗口效應”,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向國際社會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符合國家及北京建設“博物館之城”的長期規劃,有利于展示國家首都形象,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重要舉措。

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是填補北京博物館體系空白之舉

2021年5月24日,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文物局等國家九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探索在文化資源豐厚地區建設“博物館之城”“博物館小鎮”等集群聚落。

北京市作為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大國首都,在博物館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將加快“博物館之城”建設。北京市博物館事業發展是全國的示范與標桿,但仍然存在博物館區域配置不合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物館缺失等問題。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館北京市,將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等中醫藥機構形成集群,成為共同打造中醫藥文化繼承、弘揚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服務于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更與北京建造博物館之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宗旨遙相呼應。

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可優化北京博物館體系布局

經過百余年發展,北京地區已經形成多學科、多層次、廣布局的博物館體系和縱橫有序、經緯交織的博物館布局。197家備案博物館構成了立體、多維度的博物館“百科全書”,其廣度、密度和深度位于全國城市前列。但根據《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博物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2021年《北京地區博物館發展報告》的發布進一步明晰了未來發展路徑,北京要通過打造多層次、全類型、廣布局的博物館體系,致力于進一步整合不同層級、不同屬性、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創新發展路徑;豐富博物館品類,推進軍隊、企事業單位、學校博物館建設開放,實現“十四五”末期每10萬人擁有1.2座博物館,博物館數量超過250座。

國家中醫藥博物館作為北京唯一一所以反映中醫藥歷史發展成就的藏品、與醫藥衛生健康觀念相關的藏品、以反映少數民族醫藥發展的藏品、反映中外醫學交流的藏品,和反映中醫藥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聯的藏品、反映中醫藥技藝傳承發展相關藏品的國家級博物館,彌補了北京市博物館體系中這方面的空缺,可真正做到豐富北京博物館品類、打造全類型的博物館體系。

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有助于融入首都發展大局

中醫藥文化起源于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明確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指明了方向。

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承擔著中醫藥文化遺產資源的收藏、科研、教育職能,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優質中醫藥資源優勢,從經濟、文化、思想、歷史淵源等不同角度研究中醫藥文化、探求中醫藥智慧,將極大促進中醫藥學術發展和中醫藥文化的建設和繁榮。

“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館北京,可著眼‘四個中心’功能建設,著力‘四個服務’水平提升。博物館展覽和活動將向高端化、融合化、集約化、國際化發展,將中醫藥文化更大力度且更加有效地向國內外群眾傳播,也有助于國內外專家開展對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將推動首都文化事業提質增效、釋放增長潛力、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為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必將開拓博物館界新氣象。”劉昌孝院士最后強調表示。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博物館 中醫藥 國家 家中 建設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玖玖资源免费国产在线 | 日韩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免费 | 亚洲一区精品自拍偷拍 | 欧美一级在线小说视频 | 日本大胆欧美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