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非遺

于無聲處聽驚“雷”

——訪非遺雷琴第三代傳人張朋老師

2022年04月25日 13:59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25日電(記者 賈寧)非遺,打破時空,煥發著卓然的生命力。音樂,無問西東,起落留白處意猶未盡。非物質文化遺產雷琴的魅力正是如此,今天,讓我們一起和第三代傳承人張朋老師走入雷琴的世界,感受非遺的創新與藝術的無限可能。    

張朋經常把雷琴帶出國,和外國友人們合奏1

張朋經常把雷琴帶出國,和外國友人們合奏

雷琴自白 深邃且親和

提起弦樂,大家并不陌生,比如二胡,而當提及雷琴,卻很少人耳聞,當你聽過雷琴的淵源,感受過雷琴的旋律,你就會深深記住它。雷琴,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大氣莊重的魄力,靜靜佇立就足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張朋介紹,雷琴是上世紀20年代中國著名民間藝人王殿玉老先生在墜胡的基礎上改革而成。王老先生始創了一種比墜胡琴桿更長,琴筒更大,音域寬、音量高、音色更美的拉弦樂器,開始命名為“大弦子”, 1953年正式定名為“雷琴”。

雷琴是有情感的樂器,也是有無限可能的樂器,它從不定義,也不盲從,雖然發展到現在百年時間,但雷琴自身所帶的正氣與魄力一直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這也是它的根基所在。

一方面,雷琴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它是一種高度聲腔化的樂器,是民族拉弦樂器中個性和特色最為鮮明的樂器之一。雷琴音域寬廣渾厚,穿透力強,君子之音蕩氣回腸,直抵內心。

另一方面,雷琴并不高傲孤冷,它不僅可以進行器樂演奏,還帶有相聲當中“學”和“口技”模仿的色彩。通過各種弓法、指法、弦法及力度的變化,雷琴不僅可以將各種戲曲唱腔、民歌小調、人的哭、笑、對話、動物的鳴叫、各種自然界的音響模仿得惟妙惟肖,還能仿奏出笙、管、嗩吶、提琴、小號、鑼鼓等多種樂器的音響效果。看,多才多藝的雷琴就是這樣充滿驚喜,與眾不同。

不論是孩童,還是成人,當你撫觸雷琴上的蟒紋,拿起馬尾琴弓的時候,身心會自然隨之舒展,音樂可以滋養生命,雷琴更是如此,它所傳遞的力量,讓心不再浮沉不定,而是更加心安從容。

張朋向學生們展示了雷琴的模仿能力2

張朋向學生們展示了雷琴的模仿能力

世家傳承,深耕與創新

雷琴的第二代傳人宋東安先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八十八歲高齡),現定居天津,與雷琴相伴了70多年的宋老先生,最大心愿就是將雷琴發揚光大,將恩師傳授的雷琴技藝流傳下去。

雷琴的第三代傳承人之一,張朋老師自4歲開始學習二胡,15歲拜舅爺爺(雷琴第二代傳承人宋東安先生)為師。張朋從舅爺爺身上學到的不止是技藝,更是德藝雙馨的生命信仰。29歲只身攜雷琴赴京,33歲初識古琴大家巫娜,并拜禪者大信為師,深入踐行心性文化。經過很多國家,走過很多城市,世家熏習的她,一直踐行弘揚雷琴的承諾,將雷琴的種子撒向更廣闊的空間,為打開生命更寬廣的境界而不懈努力。

為了更好地推廣雷琴文化,張朋創立了北京雷琴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同時也是中國音樂家協會雷琴研究會會員。她多次參與電視臺節目及文化大講堂,并受邀出訪國內外雷琴演出。主要代表作品有《大雷拉戲》《禪》《關雎》《蒹葭》《上邪》《聲聲慢》等。

一代代從事雷琴的人們,對藝術的探索從未停止。從最初模仿聲音、曲目,到逐漸有了雷琴原創曲目【穆斯林的婚禮】【海島的早晨】【阿凡提之歌】等。在雷琴已有的作品當中,以模仿戲曲唱腔和歌曲為主。發展到今天,張朋老師希望雷琴可以有更鮮活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用音樂滋養生命。

新琴歌打開契機,以“真”演繹詩經

音聲對生命的涵養,是非常直截了當的修養。我們的身體在松軟,心在流動。

張朋老師與肖江老師合作《新琴歌》的經歷,打開了張朋老師認識琴地另外一種方式:如何更自在,如何更真心,如何讓聲音沒有個人標簽的局限、更加通透的呈現,其奧義在“真”。

肖江老師是國內著名作曲家,擅長民族管弦樂曲,2014年4月至12月期間,肖江老師專門為張朋創作以《詩經》為題材的新琴歌:《關雎》《上邪》《蒹葭》《聲聲慢》。在肖江老師的鼓勵與引導下,新琴歌孕育而生。錄《關雎》時,肖江老師已七十多歲,他提點道,要有“站在高山處,一覽眾山小”的氣魄,不要帶技巧與方法。由此,張朋感受到聲音的傳遞,在沒有刻意用方法演繹,沒有刻意拿捏的狀態下,所呈現的效果則是真而古樸,無邊無際,更有力量。

什么是藝術?

張朋用雷琴演奏3

張朋用雷琴演奏

要有高超的技藝;

要呈露高妙的境界;

要能感動生命;

要能滋養生命。

滿足四個標準,一個不缺,

這樣的事相才堪稱「藝術」,

或者說「頂級的藝術」。

琴,以人為本。好琴聲離不開“真”。張朋老師開始將對音樂的探索與心性文化的踐行融為一體,開啟真正意義上的“向內旅行”。隨著心量的打開,讓更多人感受到了音聲不可思議的能量。

音聲賦能生活

音聲可以療愈嗎?音聲可以解壓嗎?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答案。張朋老師不僅跨界嘗試雷琴與千年尺八、磬缽等古老樂器碰撞火花,更大膽創新,將雷琴與音聲療愈相結合,以更深層次的心靈音樂方式呈現,帶給大家全新的體驗。

五臟有聲,聲各有音,聲音相和則無病。千年前,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便提出「五音療疾」的理論,指出人的身體有自己的頻率,頻率相和方能無病。這便是古籍記載中聲音的療愈作用。音樂如同大藥王,角、徵、宮、商、羽五音分別與木火土金水(五行)、肝心脾肺腎(五臟)、怒喜思悲恐(五志)、呼笑歌哭呻(五聲)相對應,五音歸屬于五行,內應于五志。

音聲本然有著能量,有的音樂令人悲傷,有的音樂讓人振奮,有的音樂讓人安詳,我們如何感受音聲,如何選擇呢?敞開,以真誠的心,就能找到答案。讓音聲滲透每個細胞,凈化身心,補充能量,于自然而然中,體會身體與自然的平衡,由內而外更新煥活。

444

做沒有天花板的事情

傳承是充滿無盡可能的。張朋希望通過無界的探索,讓大家感受藝術真實不虛的力量,也希望可以與大家共同呈現藝術之大美,生命之大自在。

張朋老師不僅嘗試將雷琴帶入月琴、磬缽、吉他、鍵盤、尺八、梵唄音樂,還將藝術的造詣延伸到服飾、影偶戲等多元領域,散發勃勃生機。

今年年初,張朋老師還啟動了以“陪伴”為主題的音聲活動(職場陪伴系列、生活陪伴系列、親密陪伴系列、自然陪伴系列),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更多的觸點,更多的感動,就這樣讓音聲本然的美好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現在的她更加忙碌,在微信網絡視頻號平臺開展直播,與來自海內外各地的朋友們連線互動,弘揚傳播雷琴文化與音聲大美。

此外,張朋老師還不斷深入溯源傳統文化,踐行禮樂德音文化,探索傳統文化與教育結合的新方式,將古詩詞的智慧與音聲能量融合,并融合非遺皮影藝術來展現,這種非遺+非遺的超強組合,更具滲透力與生命力,必將在文化教育領域留下驚鴻一筆。

當你開始接觸雷琴,它便不再是你詞典中的冷知識。當你與別人開始分享雷琴時,關注雷琴的人,便又多了一個。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雷琴,感受雷琴,這本來就是滋養我們生命的養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滿正量,充滿朝氣,極盡美好。

「朋·藝空間」

由非物質文化遺產雷琴第三代傳承人張朋老師發起,以雷琴傳承為主體,跨界探索更多可能的文化平臺,致力于呈現熱愛生命、純真流淌的藝術內容,希望給予大家帶來更多智慧花火,以及真切的文化體驗。

張朋老師創立的「朋·藝空間」一直在持續開展音聲靜心活動,深入踐行禮樂德音、能量音聲、弘揚尺八文化;張朋老師持續作為中意文化使者,將藝術魅力延展到更寬廣的舞臺,誠邀各界有緣之士共同合作,一起呈現藝術大美。


編輯:陳姝延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一区二区 | 午夜最新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欧美二区手机在线 | 亚洲人成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