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畫好同心圓 建功新時代—議政江蘇>活動 活動
南京建鄴:垃圾分類便民新模式,助力“兩網融合”結構搭建
2022年《江蘇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正式提出到2025年,完成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任務,省級層面充分運用“5G+大數據+AI”等新技術,建立“無廢城市”智慧管理平臺,形成“物聯網+服務+監管”的創新管理模式。
推進垃圾分類便民新模式
提高工作站位,強化分類推進。南京建鄴區沙洲街道垃圾分類辦公室在此背景下與市、區垃圾分類目標任務要求緊密交融,提出“資源循環利用,助推低碳生活”,依托點、站、中心打造“兩網融合”標準化運行體系,兜底“解決生活垃圾、有毒有害垃圾、裝修垃圾等廢棄物”。
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出力、自主管理的模式。對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解決方案再次升級,運用社會資本杠桿無需政府出資,通過智能化再生資源自助回收站點與“兩網融合”便民環保驛站的運營合體,以物聯網為紐帶,改變傳統廢品、閑置物品回收方式,在政府的指導下,與物業緊密協同,以服務居民為中心,打造“物聯網+服務+監管”創新管理模式,從而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積極性,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居民養成低碳生活方式,共建無廢街道。
“兩網融合”布點設站。目前沙洲12個片區已覆蓋8個片區23臺設備,每1500戶內設置一個再生資源自助回收站點價格同步公示,居民可自助分類投遞紙品、紡織、金屬、塑料、玻璃等可回收物和低價值可回收物,并獲得現金收益,大大提高居民的參與性;全天候自助投遞使得小區環境得到提升,避免了存儲造成的細菌滋生等問題,更是節省了生活垃圾收集點空間,便于回收與數據管理,實現精準把控。通過規范化集中轉運,回收效率提升3倍以上,從業者告別傳統臟亂差的行業屬性。同時,建立全區域數據管理系統,所有數據均可實現全溯源,可實時了解再生資源的流轉情況。
“兩網融合”服務垃圾分類,便民貼心
居民通過設備不僅可自主有償回收與提取現金,還可額外獲得的碳積分,沙洲街道垃圾分類兩網融合環保便民驛站可以通過贈送的積分打印照片,免費租借(各類日常物品工具套裝、體育用品、圖書、玩具、雨傘、充電寶、輪椅等)共享設施,實實在在為居民提供了有用的服務。環保驛站通過專門的站長片區化運營管理,重點放在“資源循環利用,倡導低碳生活”上,提倡不常用的物品租借使用避免造成浪費,閑置的物品循環利用,除了提供租借服務以外,更提供了二手閑置物品交易平臺、廢舊家電手機上門回收等,讓資源在社區內就循環起來,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
兩網融合環保驛站成為大家的好管家、好伙伴,站長也常被居民稱為社區“活雷鋒”,除了日常解決居民物品需求外,還專項推出很多便民活動:每周一為居民免費測血壓和血糖服務;為居民進行簡單的家用電器維修;為周邊的環衛工人提供休息場所,供應飲用水等。疫情期間,驛站工作人員和物業、居民一起共抗疫情,守護家園健康。
市場化運營不僅達到了良好的宣教作用,更因為貼心為老百姓服務,讓居民不再對垃圾分類而感到麻煩抵觸與不理解。通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享受街道組織服務,相信垃圾分類不再是口號,而是要從源頭抓起,充分發揮居民在垃圾分類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人性化的服務帶動市場化運營,打造可持續發展模式,多方協同,助力無廢城市建設,共建綠色美好家園。(陳冬艷)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