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會議新聞
政協會上三見初心
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養育嬰孩是各家各戶自己的事。但在今天的中國,幼有所育已不僅僅是家事,更是國事。
4月15日,全國政協圍繞“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這一議題,正是總書記關心的“一老一小”,是“國之大者”,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所在。
本屆全國政協以來,“一老一小”的議題在會議上頻頻出現。據不完全統計,先后有“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制定”“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加強幼教師資培養”“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兒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關于未成年人權益的司法保護”等7項,關注點朝著中國人生命周期的一頭一尾處延伸,但重心始終在人口均衡發展上。人口均衡發展,社會才能高質量發展。因此,一見初心,是在議題中的托育上。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當前,超過9成的0-3歲嬰幼兒由家庭照料。委員們通過調研發現,這一主流選擇,既由于中國人深受傳統的家文化影響,也因為托育服務客觀上存在供給不足、經濟成本較高等因素。
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全日托的平均托費為2699元/月,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6%,一線城市普遍高于7000元。”過高的托育價格令不少工薪階層家庭望而卻步,但與此同時,祖輩照料負擔過重、女性職業發展受阻、養育機會成本提升等問題,也成為制約家庭生育的突出因素。
基于對人口發展狀況的清醒認識,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養育負擔。”半個月不到,國務院印發相關通知:“自今年1月1日起,納稅人照護3歲以下嬰幼兒子女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嬰幼兒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在本屆政協的一次雙周會議上,曾有政協委員提出過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料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建議。盡管在當時看來這一建議尚顯超前,但今天已經成為許多嬰幼兒家庭能享受到的普惠性稅收福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普惠性怎樣體現?委員對此的界定是:方便可及、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
當前,托育服務機構主要在城鎮,農村地區的嬰幼兒家庭難以享受到普惠性的嬰幼兒照料服務。為幫助與會者直觀認識農村地區普惠性的重要性,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現場提供了一組照片,是他們開展的項目支持下,貴州畢節七星關區的一位農村兒童由發育遲緩到發育正常兩年來的成長變化。大家久久注視著圖片上小女孩的身影,誠如委員所說,共同富裕路上,不留死角地做好政策設計,這才叫作普惠。由此,二見初心,是在普惠上。
三見初心,是在服務體系上。中國的事從來不是一個部門一家機構自己的事,普惠托育關系到的部門多,僅此次到會的部委就有四家。
普惠托育要建立和發展服務體系,就離不開政府、單位、家庭、社區“四位一體”的共同努力。但在實際中,誰為主誰配合、具體工作到底該誰來干的界定很難清晰。回應委員問題時,有部委負責人這樣表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哪個部門牽頭都行,只要把工作做好就好。”當好黨的干部、干好黨的工作的誠意滿滿。
要認識到,普惠性政策擴大了托育服務的覆蓋面,解決的是公平問題。目前,普惠托育已經納入公共服務體系中,在一番又一番的具體協商中,部委負責人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不斷深化議題,討論如何將普惠托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中,這種討論基于大家的共識:“這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在國家治理這張大試卷上,幼有所育是一道小題目,但當中的民生分值卻不低,每個得分點,都檢驗了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初心。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