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牢記囑托建新功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牢記囑托建新功 | 從“不毛之地”到“希望田野”
山東省政協助力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小記
人民政協網4月14日電(記者 張文敬 雷蕾 通訊員 張琦)端穩中國糧,鹽堿地大有可為。3月28日下午,山東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圍繞“黃河三角洲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赴省農科院學習座談。省農科院有關部門負責人、技術崗位專家介紹了鹽堿地作物品種選育、種植模式、產業推廣等基本情況,并與委員進行深入探討。
2021年10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圖為座談會前,習近平21日上午在東營市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考察時,走進田間察看大豆長勢。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糧食安全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時刻關心的問題。去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考察調研,走進鹽堿地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基地,了解鹽堿地生態保護和綜合利用、耐鹽堿植物育種和推廣情況。他強調,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我國鹽堿地總面積達14.87億畝,占國土面積的10.3%,而山東東營市鹽堿地面積達340萬畝,居全省首位。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黃三角農高區”)是國家級農高區,占地350平方公里。鹽堿地上創高產,不僅是農民的夢想,也是政協委員的夢想。
“現在,黃三角農高區里,無人駕駛農機最忙。”東營市政協委員劉志鑫來自黃三角農高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他說,下一步,黃三角農高區將聚焦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這一目標,加快建設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為我國鹽堿地農業發展提供技術、人才及產業支撐,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全國樣板。
保障糧食安全,重點是種子和耕地。近年來,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山東緊緊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成為農業總產值首個過萬億元的省份,糧食總產連續8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2021年,山東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100億斤大關,是全國5個增產10億斤以上的省份之一,居全國第三位。
“今年計劃多種點,咱就包了這些地,全種上!”蹲在自家地頭上,東營市利津縣刁口鄉漁民村村民李文棟的心情與7年前有了大不同。2015年,在外經商的李文棟返鄉流轉了600余畝土地?!靶←溡划€地國家補貼120塊錢。收割后去掉成本一核算就掙個補貼錢,只能指望第二季的玉米掙點,這樣的日子持續了3年?!崩钗臈澑嬖V記者。
“直到種了大豆才見有收益?!?020年,在當地農技人員的指導下,一波三折后的李文棟試種植耐鹽堿的大豆品種,竟然迎來了豐收?!耙划€地300多斤的產量,去去成本,每畝地能凈落個500多塊錢?!崩钗臈澮贿吽阗~一邊告訴記者,他去年種了1500多畝,今年計劃種1800多畝。
李文棟的致富離不開在鹽堿地里做文章的育種工作者——東營市政協委員徐化凌。為了尋訪這些“豆囡囡”,徐化凌帶領團隊奔波數千公里,從無到有構建起大豆育種的譜系?!拔覀儚?016年開始,在黃河三角洲開展系統性的野生大豆資源搜集?!毙旎枵f,因為主要到重度鹽堿地、人跡罕至的地方搜集,只能徒步。他們背著鐵锨、網兜、標簽,一邊開路一邊尋找樣本,最終成功搜集到黃河三角洲239個GPS位點522份野生大豆樣本,經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等單位指紋圖譜分析,最終篩選出74份耐鹽野生大豆核心種質,建立起黃河三角洲野生大豆核心種質庫,更好地保護野生大豆這一寶貴育種資源。
在保護的基礎上,徐化凌團隊還搜集國內外栽培大豆種質資源300多份,開展了野生大豆與栽培大豆雜交育種工作,把野生大豆耐鹽、多莢、高蛋白等優良基因導入到栽培大豆中?!霸?0畝試驗田里,種植了590多個大豆新品系,目標只有一個:培育出高產優質的大豆新品種,特別是耐鹽堿又高產的品種,為大豆在黃河三角洲地區推廣種植,提供良種支撐?!毙旎枵f。
為讓“中國飯碗”多裝山東糧,在黃三角農高區,“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徐化凌們”,讓這片鹽堿土壤面積達43.97萬畝的荒堿地,從“不毛之地”變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希望田野”。
“在這里,已培育鹽地藜麥、耐鹽馬鈴薯、紫花苜蓿等一批適合鹽堿地栽培、產業開發度高、引領鹽堿地種業發展的突破性品種(系);建設鹽生植物種質資源庫,搜集本地和國內外糧食、飼草、藥用植物、果蔬等鹽生作物種質資源13科42屬89種1.5萬份……”山東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專家智庫成員、省農科院基地管理中心主任賈曦介紹,目前自主品牌“熊蜂”實現工廠化規模生產,打破多項國外“卡脖子”技術和產品壟斷;“鴻鵠”系列智能農機研制成功,實現我國第三代農機研發制造“彎道超車”……鹽堿地特色種業實現一項項突破,一批批標志性科技創新成果正在集聚顯現。
去年以來,山東省政協圍繞糧食安全先后開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強種業科技創新”“打造‘齊魯糧油’公共品牌”等專題調研和界別協商活動。李廣雪、王新明等省政協委員提交提案,圍繞加強黃河三角洲鹽堿地科學治理、開展生態修復、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提出建議。
“黃河三角洲鹽堿地規模大、分布廣、利用難度高;應科學選育和開發利用耐鹽堿植物,以‘改種適地’的方式,改良利用鹽堿地,控制土地鹽堿化。”這是致公黨山東省委會在今年省兩會上提出的建議。
“接下來,我們將邀請多名專家學者組建好調研隊伍,聯合省直相關部門單位和部分地市政協參與協同調研,充分利用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渠道征求和匯總對鹽堿地開發利用的意見建議,為全國鹽堿地種業創新和鹽堿地綜合利用蹚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子……”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