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人物風采
民革黨員胡秀秀:龍游“飛雞” 飛上枝頭變鳳凰
“今天的雞蛋又賣了一百多元,養‘飛雞’后,半年的收入趕上以前一整年。”天不亮就起來撿雞蛋已經成為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東華街道官村村民吳國松的習慣。前些年,他從山上意外滾落受了重傷,干不了重活,生活陷入困頓,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養上了“飛雞”,沒想到,日子越過越好。
龍游“飛雞”,對當地村民來說已不陌生。自從養雞后,上了年紀的村民不用再干砍毛竹這類重體力活,家庭收入也得到了解決。而龍游“飛雞”的創始人正是民革黨員胡秀秀。
三十出頭的胡秀秀很年輕,曾是一個在深圳工作的龍游人。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與幾個朋友回到家鄉,吃到了味美價廉的土雞——龍游麻雞。龍游麻雞是當地特有的品種,個頭不大,但會飛,肉質鮮美。但她萬萬想不到,這么好吃的土雞卻賣不出去,養殖戶連年虧損。
胡秀秀和朋友冒出一個大膽想法:要把這些雞賣出去。
于是,胡秀秀辭了工作回老家,創辦了一家既能帶動農戶標準化養雞又能夠幫助推銷土雞的現代新型農業運營公司——浙江宗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創業之初,碰到的幾乎都是困難,比如得不到村里農戶的信任,以為胡秀秀是來搞傳銷的;農戶養的雞種類沒有統一標準等,投入的幾百萬元毫無收益。胡秀秀就用“免費為村民搭雞棚、送雞苗”的方法,不僅統一了養雞種類,還獲得了村民的信任,嘗到甜頭的村民主動找上門要求養雞。另一邊,胡秀秀打通了網絡銷售渠道,通過和各類商家的合作,把龍游“飛雞”賣到全國各地。僅花了兩年時間,公司扭虧為盈。
胡秀秀從一個回鄉創業的年輕人,變成了當地的致富帶頭人。然而,胡秀秀深知,做企業是有社會責任和使命在肩的。
2018年,胡秀秀得知龍游縣與四川省敘永縣對口幫扶產業扶貧難題后,她主動請纓,多次遠赴敘永縣實地考察,她一方面為當地貧困戶做好養雞場地建設和技術指導培訓;另一方面,需要著手準備雞苗的運送。
雞苗運輸是很有講究的,倘若在運輸雞苗過程中不能為雛雞提供適宜的環境,即使雞苗沒死在途中,在到達目的地后體質會相對虛弱、難以飼養,會直接導致成活率降低,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龍游到敘永全程約1700多公里,開車需要20個小時左右。“為了控制運輸時間,我和父親、司機等人事先進行了一輪龍游到敘永的真實路況摸底。”胡秀秀說。緊接著,驚心動魄的20小時在轟轟的卡車啟動聲中開始了。一路上,每當到達服務站中途休息的時候,胡秀秀第一時間就是下車看雞苗的情況。一路懷著忐忑和擔憂,近8000只龍游“飛雞”雞苗歷經20小時的車程,終于成功抵達了目的地。
看著雞苗平安到達,正當胡秀秀滿心歡喜時,她發現自己千辛萬苦運送到當地的雞苗竟然沒有人愿意養殖,這可怎么辦呢?短暫的失望之后,胡秀秀立刻振作起來,挨家挨戶調查不愿意領養的原因。原來之前一些扶貧項目,譬如種植項目,剛開始貧困戶滿心歡喜種下去了,但是等到收成的時候,銷售成了他們無法解決的難題,等于竹籃打水一場空,漸漸地,貧困戶們對扶貧項目失去了信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胡秀秀在當地政府和扶貧干部的牽線搭橋下,一輪輪的“苦口婆心”下,終于把雞苗分兩批送到4個村的40戶貧困戶手中,開啟了產業扶貧“造血”新征程。與此同時,她還給愿意養殖的貧困戶免費安裝實時監控設備、搭建雞棚、圍欄等農戶配套設施。經濟收益明顯的龍游“飛雞”用事實說話,迅速獲得了當地群眾的高度認可,“一只雞養活一家人,一枚蛋供養一個大學生”的龍游“飛雞”扶貧口號在全縣內流傳開來,龍游“飛雞”千里入川扶貧之路從此開啟。
有了這次的成功經驗,胡秀秀開始把龍游“飛雞”送往了更多地方,前前后后幫助3500多個國家級貧困戶脫貧致富。
2020年,“龍游飛雞項目”被列入浙江省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產業提升項目,被國務院扶貧辦作為精準脫貧重點案例在全國推廣。浙江宗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也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榮譽。2021年3月,胡秀秀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她所在的民革龍游縣總支被當地統戰部授予“共享發展共同富裕”實踐基地。
“飛雞”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去年5月5日,首批3275只龍游“飛雞”雞苗從龍游始發,送往麗水市松陽象溪鎮金鐘少數民族村安家落戶,拓寬民族村群眾增收致富之路;5月25日5000只龍游“飛雞”經過四天三夜80多個小時的長途運輸,順利抵達4711公里外新疆阿克蘇地區的烏什縣阿克托海鄉庫木齊吾斯塘村,成功首飛天山,另5000只也緊隨而上,分別“入住”50戶農民家中,預計每200只“飛雞”能給每戶每年增收1.5萬元,真正成為當地的致富雞。
“希望有朝一日,龍游‘飛雞’能飛進更多的農戶家中,讓更多從事農業的人少走彎路。”胡秀秀說,“我也期待,以后有更多在外創業的青年回到家鄉,一起參與到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行動中來。”(王曉紅)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胡秀 秀秀 龍游 飛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