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觀點·評論>委員評論

我們需要更多“數字化”中華文化產品

2022年03月31日 20:08 | 作者:磨長英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將傳統文化內涵創造性凝結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使之成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進入數字化時代,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把先進科技與文化產品開發和傳播結合起來,弘揚中華文化。

近年來,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云博物館”“云旅游”“云音樂會”等數字化產品不斷涌現,以立體化、多層次的“沉浸式”體驗讓越來越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了起來,回歸大眾視野,煥發勃勃生機,為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發揮了巨大作用。

進一步發揮“數字化”產品優勢,弘揚中華文化,首先應大力支持全民創造中華文化數字化產品。一是從國家層面,建立專項基金,對現有的中華文化數字化產品,采取獎補的方式,根據上網流量、活躍用戶數等指標進行評估,給予獎勵,扶持產品做強;二是揭榜掛帥,對于開發難度大、技術性要求高、瀕臨消失的“非遺”等國粹精髓,國家要面向全社會發布“英雄帖”,以企業稅收減免、專項獎補的方式,吸引更多創新人才和領軍團隊參與揭榜;三是健全數字化平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網絡執法力度,加強數字文化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

其次要加大推廣優質數字化產品。對于用戶好評率高的、市場份額大的產品,國家可以采用回購的方式,購買產品版權,在主流媒體、網絡平臺上進行傳播推廣,擴大受眾面,吸引更多公眾,尤其是年輕人對于中華文化的關注;同時,將優質數字化產品納入九年義務教育課程內容中,通過課堂教學、親子共學和課后作業的方式,引導更多的年輕一代逐漸養成讀名著、學歷史的習慣。

此外,應支持更多“中國制造”數字化精品“走出去”。對具有海外平臺布局、規模活躍用戶的文創企業,政府要通過發行國債、出口稅減免、專項補貼等措施給予扶持,鼓勵他們開發更多具有東方韻、沉浸感與生命力的數字化精品。同時,還可以巧用外力,通過“借船出海”“借臺唱戲”的方式,搭建國際合作新平臺,舉辦線上線下數字展覽會,把更多的中國文化、中國元素投放到中外合作的媒體平臺。

(本報特邀評論員 磨長英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編輯:李京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看r级电影一区二区 | 思思热精品在线视频 | 日本搞碰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久久 | 日本三级a∨在线 | 亚洲国产福利97野狼第一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