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針灸納入新版新冠診療方案!中醫專家解讀要點
文/羊城晚報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
3月15日,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以下稱方案第九版)。與上一版方案相隔了一年多時間才發布的第九版,新增了“針灸治療”“兒童中藥治療”等內容。為何新版中有此變動?相關的針灸選穴、中成藥指引對于市民主動防疫有無借鑒作用?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中醫抗疫專家、廣東省中醫院重癥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教授,進行解讀。
針灸治療首入方案
不同分型選穴不同
作為國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領隊、武漢雷神山醫院C6病區負責人,鄒旭教授在2020年進入武漢抗疫時,第一時間就使用了針灸療法。此后在河北邢臺、云南瑞麗、福建廈門、陜西西安等多地戰疫,均取得良好療效。
“用針刺搶救成功的典型案例很多。”在搶救一位呼吸困難的重癥病人時,鄒旭以針刺太溪穴,半小時內患者便轉危為安。鄒旭表示,此次針灸治療納入方案,也是對此前救治實踐的總結。
鄒旭介紹,本次診療方案新增了“針灸治療”,涵蓋了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復期,推薦了相關的穴位和針刺方法。輕型、普通型選穴注重疏風解表,重型、危重型選穴上注重調整氣機,調脾補腎。
中醫不同流派針刺手法眾多,為避免操作者針刺手法不一致,均采用平補平瀉法。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留針30分鐘,簡單、實用且有效。
輕癥即可針藥結合
主動防疫重在三穴
鄒旭表示,最新版診療方案的一個重要變化,是提高新冠患者入院門檻,降低出院門檻。因此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加強機體扶正祛邪能力尤為重要。
“輕型病人不住院不等于不治療。”鄒旭表示,輕型病人在隔離場所集中隔離觀察期間,就可針藥結合,以恢復受損的元氣,提升免疫力,扶正祛邪,避免病情發展。
在采訪中,鄒旭教授特別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對于普通人群主動防疫,新方案中的針灸穴位也有參考作用。
“在中醫理念里,扶正祛邪,把人的狀態調整好,就是主動防疫。”鄒旭介紹,“普通人群要主動防疫,可注重肺脾腎的調理。將針刺改為穴位按摩或艾灸,針對肺可選穴合谷穴,有疏風解表作用;如果平時腸胃不好,可揉按足三里;激發腎氣則是太溪穴。”
兒童亦可用中藥
中成藥疏風清熱為主
鄒旭表示,從今年3月以來的此波疫情觀察,奧密克戎以侵犯上呼吸道為主,無癥狀感染者、輕型病例比例高,中醫證型多屬濕毒夾表證、風熱證,故可選用疏風清熱的中成藥。如金花清感顆粒具有疏風宣肺、清熱解毒功效,連花清瘟膠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熱功效。
對于許多市民會在家中預備相應的中成藥,鄒旭提醒,用藥還需綜合疾病分型、人體差異、氣候變化、藥物功效等諸方面針對性選用,因此使用前應咨詢中醫師,尤其體質虛寒者需謹慎使用。
此次方案新增了兒童可用中藥治療的相關內容,鄒旭表示,新冠肺炎患兒癥狀輕、預后好,與兒童自身“純陽之體”的生理特點有關。但兒童亦有“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發病容易,傳變迅速”等特點,因此絕不能因癥狀輕微而放松警惕,仍需積極防治,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重癥及后遺癥。用藥方面,應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辨證酌量使用。不過家長不用擔心兒童吃不進中藥的問題,在此前國內戰疫中,最小僅3個月26天的嬰幼兒,都能成功以中醫藥救治取得良好效果,已是例證。
編輯:李京
關鍵詞:方案 鄒旭 中醫 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