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政建言】書香四溢繁花似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談推進文化繁榮發展

2022年03月11日 09:39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委員簡介 魏玉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全國出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 文/本報記者 張 麗

■ 圖/本報記者 姜貴東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绷暯娇倳浿赋?,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圖書,是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從創作,到出版,到閱讀,文化藝術以書為媒,春風化雨般滋潤著人們的心田,豐富著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倡導全民閱讀以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始終是全民閱讀的積極推動者,經歷、見證了全民閱讀從倡導,到推廣,再到深入推進的過程。自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開展以來,他一直是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感受和體驗著獨具特色的政協書香。

去年年底,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了《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擘畫了出版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魏玉山所主持工作的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深度參與了該規劃起草的相關工作。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魏玉山是守望者,也是前行者。

委員讀書:

以“書香政協”促“書香社會”建設

開展讀書活動是委員增長知識水平、加強自我修養的重要手段,是適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提高協商能力和履職水平的創新探索。應更好地推動讀書活動成果轉化,增強社會溢出效果,以“書香政協”促進“書香社會”建設,共同聯動,在書香的浸潤中,引導社會風尚、提升國民閱讀素質等。

記者:委員讀書活動自2020年4月開展以來已近兩年時間,至今仍如火如荼,持續深入開展。您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結合委員讀書特色與所見所聞所為所思,請談一談委員讀書活動帶來哪些成效?

魏玉山:從在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的試水群——“防控疫情讀書群”中,我做了一期《逼近的疫情》的內容導讀,到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正式啟動,網上政協書院成立,至今已兩年左右時間。猶記得,當時為了把導讀做好,督促自己在短短時間內將《逼近的疫情》讀懂讀深讀透,在讀書群中與其他委員交談探討的場景。

兩年里,我作為參與者,親歷與見證了委員讀書智能平臺的建設越來越規范化,線上線下讀書活動越來越多樣化。

委員履職平臺上,有幾十個委員讀書群。有我熟悉的領域,也有我不熟悉的領域。我“旅行”在不同主題讀書群中,有的定期瀏覽和學習,有的每天停駐和關注,有的時時參與和建言;有時跟著群主泛讀,有時隨著主講精讀,有時自己獨立深讀。前不久我剛剛接任“委員讀書漫談群”群主之一,在這個讀書群里,還會為其他委員組織主講嘉賓領讀。

在全國政協讀書智能平臺上,本來就是各個領域精英的委員們,“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有的發表國內外時評,有的分享讀書故事與方法,有的展示文藝作品解讀中國巨變,有的國學經濟科技樣樣精通,有的就國家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探討……

這樣特殊的讀書體驗,讓我增長了知識存量,擴展了視野領域,不斷推動我的閱讀走向深入,也促使我將讀書更好地融入履職工作中來。

委員讀書群的主題都是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而設定,比如鄉村振興、雙碳戰略、科普走進生活、人口發展等。在讀書群里,一個嘉賓主講、其他委員討論,交流討論的過程,其實也是委員參政議政、凝聚共識的過程,在提升文化科學素養同時,又提升參政議政能力。每個委員都有專業局限性,而委員讀書智能平臺,則從傳統文化到當下熱點等,為委員履職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撐。就我個人來講,委員讀書智能平臺對我履職有很大幫助。

去年,全國政協讀書智能平臺上還增加了湖南、陜西、江西、江蘇、上海等地方委員讀書群,把委員讀書活動從全國政協擴展到了地方各級政協。

委員群中的主講嘉賓,不僅有委員,還集結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調動了大量社會力量的參與。政協委員通過讀書,在把知識進行系統化、深入化后,又帶到其他論壇、講堂上進行分享,通過多種形式的宣講,使政協讀書效果外溢明顯擴大。

就在去年,作為委員讀書成果轉化之一的政協委員讀書筆記系列圖書,還推出了第一批成果,出版了五本書,向社會公開出版發行,讓更多讀者享受到委員讀書的成果。

列數這些成績與成果,豐富而飽滿,既豐富與深化了委員履職,加強了全國政協與地方政協的聯動,也充實與飽滿了全民閱讀的內涵與形式。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痹谕七M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進程中,以“書香政協”助推“書香社會”建設,以委員讀書促進全民閱讀,有哪些優勢?在您看來,如何更好地提升委員讀書與社會讀書之間的有效聯動,在引導社會風尚、提升國民閱讀素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魏玉山:首先應明確委員讀書與全民閱讀的關系,我認為,委員讀書既是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為全民閱讀的深入推進提供了一個榜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黨的十八大以來,幾乎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提及全民閱讀,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全民閱讀有很多形式,按照行政區劃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讀書活動,比如北京有北京閱讀季、河北有河北閱讀節等等。按照行業系統劃分,許多行業系統結合行業或專業特征,也組織讀書活動,比如中國石油系統的讀書活動、國家電力系統的讀書活動、工會系統的讀書活動、婦女系統的讀書活動等。而政協委員讀書則是其中一個很有特色,并產生了較大影響的系統讀書活動。

在我看來,委員讀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全民閱讀的方式,為全民閱讀活動的普及與深入提供了借鑒。委員讀書活動所采取的線上讀書方式以往也有,比如“十點讀書”“樊登讀書”等,但都不及委員讀書活動所具有的組織性、專業性、深入性。

委員讀書活動通過兩年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特別是委員讀書智能平臺,可以說是一個知識共享的學習平臺,是一個面向委員開放的全日制大學,比起許多讀書活動,更具有制度化、持久化,更高端與高效,其外溢功能也遠遠超過讀書活動本身。這些可以為全國各級政協開展線上線下讀書活動提供指導,也可以向其他系統舉辦讀書活動提供借鑒。委員讀書帶動系統讀書,進而推進全民閱讀,讓更多人加入讀書活動中來,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濃郁的書香氛圍中,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繁榮:

圖書要優質創作,出版要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圖書出版,是中華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載體。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離不開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

記者:新時代以來,我國優質圖書出版狀況如何?

魏玉山:關于優質圖書出版,很多讀書人都非常關注?,F在圖書出版總量是比較多的,前年全國新書出版21萬多種,重印書27萬多種,兩種書加起來49萬種。其中,21萬多種的新書數量,在世界各國也是名列前茅的。其間也涌現出許多優質的圖書,比如“中國政府出版獎”“五個一工程”“中國好書”等優質圖書評選活動,都會遴選出每年或每幾年的好書。但總體來說,優質圖書數量與新書總量還是不成正比。一眼看上去就想讀、抓住就不想放的優質圖書還是比較少。

我比較關注圖書榜單和圖書調查數據,近幾年來,除了政治理論相關圖書以外,文學社科圖書,新出的暢銷或長銷的圖書并不多 重印書在暢銷書榜中占有較高的比例。精品圖書數量不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出版單位來講,嚴把出版關,寧可少些也要好些是一個方面;從創作方面來講,鼓勵優秀原創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圖書出版是一個加工環節,根本還在于出版與創作的互動。現在板凳寧坐十年冷的作者比較少,出版單位急功近利搶稿子的情況比較多,所以有更高影響力、國際傳播力的圖書比較少。提高圖書的質量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歷史性問題。雖然從歷史上來看,能夠長久傳承下去的圖書總是少數,但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出版強國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應創作與出版更多的傳世作品。當然傳世作品不只是提供給當代人看,而是為后來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看;不僅為中國人看,還要為世界人民貢獻智慧與力量。這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記者:既能反映社會主流意識、傳播時代價值,又具社會影響力、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主題出版成為中國重要的特色出版形態。比如去年是建黨百年之際,涌現出一批黨史題材優秀作品。在您看來,主題出版的未來發展態勢如何?

魏玉山:主題出版是我國獨特的出版模式,體現了中國出版事業的特色。主題出版配合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與重大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主題出版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受到了黨和國家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去年年底剛剛公布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中,就把做強做優主題出版放在出版業“十四五”時期九方面工作任務的首位,可見分量之重。

從管理方面看,堅持做強做優主題出版,是發揮出版工作更好為黨和國家大局服務的主要體現。出版管理部門每年評選重大主題出版選題,對納入主題出版的重點選題給予各種支持等。從出版業的長期發展來看,做優做強做大主題出版,也是出版業自身發展服務大眾閱讀的需要。出版單位對主題出版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一些出版集團還主動謀劃,成立了專門的主題出版部門。省級宣傳部門和出版集團,都把主題出版作為抓手,對出版編輯工作進行引導,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做強做優主題出版的工作機制。

記者:在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中,如何推動出版事業特別是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或者,如何為讀者提供更多精品力作?

魏玉山: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題目。自從中共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后,出版領域從管理部門到出版部門再到學術研究領域,都在思考如何推動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冻霭鏄I“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也明確指出,出版業“十四五”時期要以高質量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多出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學習閱讀需求為根本目的,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出版產品和服務,推動出版業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為建成出版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那么,要如何實現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我覺得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考慮。一是出版管理部門要提供政策工具。出版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政策支撐與頂層設計。二是出版單位要轉變發展觀念。過去很多出版單位多秉持品種規模帶動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現在要轉變觀念,通過提高單品種質量和效益,來提升出版單位的整體規模與效益。這種轉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調整與適應。因此在轉型中,出版單位和出版人都會感覺比較痛苦,但只有經過陣痛,才會實現出版業的蛻變與飛躍。隨著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出版產業發展空間拓展的余地不大,新興產業的發展必然需要技術的加持與助力,否則出版業很難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明互鑒:

文化“走出去”,還要“走進去”

文藝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文藝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導、啟迪人們必須有好的作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也必須有好的作品。近年來,富有中華文化元素的優秀文化產品包括優質圖書,不斷獲得世界級獎項或引發世界級文化現象。根據圖書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作品也不斷熱播。隨著數據信息與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文化傳播與文明互鑒中,優秀文化產品形態多樣、傳播樣式豐富多彩。

記者:新時代以來,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的日新月異,出版傳播方式逐漸多元化、多樣化。在文化傳播與文明互鑒中,我國圖書出版在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上收獲了哪些經驗?還需面對哪些挑戰?

魏玉山:出版“走出去”戰略提出距今已有20年左右的時間。20年來,出版領域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鼓勵出版“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模式,推出了“絲路書香工程”“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等工程項目,對國內外出版機構出版中國圖書給予資金支持等,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據相關數據統計,十幾年前,圖書“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比例是15∶1左右,差距非常明顯?,F在我國圖書“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數量是基本持平的,說明我國出版“走出去”有了較大發展。

盡管如此,進入新時代,我國出版“走出去”依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最重要的一個挑戰就是,我們的圖書“走出去”了,但是實際效果怎么樣?是否在被輸出國真正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能否在國外落地生根、發芽結果呢?其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如何讓這些“走出去”的優質圖書,不僅“走出去”,而且要真正“走進去”,這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包括創作、出版、翻譯、對外傳播方方面面的;推動優質圖書真正“走進去”,還需要更好地了解與掌握輸入國家或地區的風土人情與閱讀喜好,才有可能真正走進當地人的內心。

記者: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從圖書創作與出版角度來說,如何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魏玉山: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核心是創新,這也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要求。創新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體現,一是表達方式的創新,把傳統文化的內容用新的語音來表達,讓當代人能夠讀得懂、聽得懂,用現代的語言闡釋傳統文化的核心;二是出版形式的創新,就是用當下讀者喜愛的出版形式,包括裝幀形式等進行創新,“新瓶裝舊酒”;三是傳播手段、傳播方式的創新,比如音頻技術、視頻技術、VR技術、網絡技術等,讓傳統文化借助新的技術、新的渠道,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融入更多人的血液當中。

編輯:王亦凡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婷久久 | 日韩丝袜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日本三级a∨在线 | 在线播放国产在线一区 | 久久精品官方网视频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