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歐彥伶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宋莉)在今天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副縣長歐彥伶表示,產業振興要想彎道取直、后發趕超,必須用足優勢,多方發力,努力探索少數民族地區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密碼,才能更好地為實現鄉村振興助力。
“我們在發展中注重在生態底色、民族特色上下功夫。”歐彥伶說,仫佬族是全國較少人口民族,總人口有18萬多,其中80%都聚居在羅城。優良的生態環境是羅城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歐彥伶介紹了當地“棉花村”從一個仫佬族聚居的深度貧困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的故事。過去人們對“棉花村”的印象是“有女莫嫁棉花郎,一年四季鬧饑荒,天天累得腳抽筋,沒吃沒喝沒有房”。通過深入調研,招商引資,當地對棉花村進行資源保護性、民族特色性的開發。短短幾年,棉花村不僅摘掉了貧困帽。還帶動了村民致富。
歐彥伶還向大家推薦了羅城山泉水、羅城特有的野生毛葡萄等當地的特色產業和品牌。“一大批特色優質農產品成為了農民致富的香餑餑,打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歐彥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