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 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浩然
我的家鄉天津,因漕運而興,1404年12月23日正式建城,至今已600余年,是古代唯一有明確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我在這里出生,在這里長大,至今還記得小時候住在胡同里的平房,下雨下雪后路異常的泥濘,常常回到家后褲子上布滿了泥點子,回到家便免不了長輩的苛責,那個時候雖然單調乏味,但很快樂。
隨著城市規劃建設越來越好,天津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寬了,樓高了,小汽車取代了自行車,各種購物中心也扎堆兒建成。我最喜歡的還是天津的橋文化,從碼頭擺渡到浮橋,從歷史悠久的解放橋,到現在的打卡勝地永樂橋,每一座橋我都喜歡細細品味,尤其是夜幕下的解放橋提起后,海河熙熙攘攘的人群紛紛拍照留念,留下這座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橋梁剪影。
后來,我從北京來到濱海新區創業,距離天津市區半個多小時車程,空間距離不遠,但因為當時軌道交通還不算發達,“津濱兩地”的互通并不“熟絡”,需要坐著公交車晃晃蕩蕩一個半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一現象直到津濱輕軌的正式投用,才讓津門故里的“雙城記”有了雛形。
現如今,津門故里不再孤單,津濱“雙城記”已經形成聯動,與首都北京的聯系日益緊密,為實現中央賦予天津市“一基地三區”的定位,各自發揮產業優勢,挽著手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助力世界級城市群的形成。
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雙城記”擁有無限可能。現在的我,一周的時間里,往返“京津濱”三地,半個小時從北京南站到天津站,二十分鐘從天津站到濱城,完全是一個同城的交通概念;產業對接也跨越了空間范疇,濱城已全力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標志區,依托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5大載體,拿出“誠意”主動對接北京優質資源,越來越多的“京牌”企業落戶于此,與濱城優勢產業相呼應,形成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與此同時,“雙城生活”也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選擇,市區的居民到了周末,經常開車來到海邊趕海,吃上一頓地地道道的漁家海鮮,傍晚再迎著落日的余暉,悠哉悠哉地開回市區;而市區的商業與文化資源則吸引著濱城的年輕人,白天約上三五好友,游覽號稱“萬國博物館”的天津城區,晚上逛逛商場,來到民園體育場喝喝啤酒,聽聽音樂,暢談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雙城”的聯動不僅體現在產業融合發展,生活愜意多元,在生態建設方面也是變化十足,“雙城”之間736平方公里的“生態屏障”,與京津冀的生態涵養區連接在起來,形成整個區域非常重要的生態廊道,在北大港濕地保護區,已成為珍稀鳥類的棲息地,東方白鸛等都會來此越冬。
進入新時代,“雙城”互聯互通成為常態,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生活環境更加依據、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生態體系更加完善,我對家鄉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憧憬,他值得被每一個人所期待。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 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