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電“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令人振奮。”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樹奎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今年提交了《關于加強涉農職業教育和培訓,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提案》,建議增強涉農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適應性,使職業教育和培訓成為培育農村各類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構筑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內生動力。
范樹奎指出,目前涉農職業教育和培訓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開設涉農專業的學校數量不足,農村金融、農村電子商務、農業水利等相關專業內涵建設滯后,與農村現代化建設脫節;相關課程和教材建設與鄉村振興所需的技術技能要求不匹配,對服務區域農村經濟發展缺乏支撐;鄉村實踐實訓基地建設不足,平臺與資源的數字化程度低。
就此,他提出了5項具體建議措施。
一是加強涉農專業內涵建設。大力支持開發鄉村振興與新農村建設所需的新課程與教材,并使相關專業、課程與教材充分融入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新興技術。對口專業應增設涉農課程,并納入專業核心課或拓展課。如,財經商貿類開設農村金融、農村電子商務以及農村“三資”管理等課程。將鄉村振興相關的課程、教材、師資和實踐基地建設等納入職業院校“三教”改革評估、專業質量評價、教學科研成果評估等體系,予以專項資金支持。
二是引導學生回流農村參與鄉村振興。實施鄉村基層定向培養計劃,重點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參考公費教育政策,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補助生活費,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安排。對選修涉農課程的學生予以獎學金鼓勵或學費減免。
三是專項推進涉農師資隊伍建設。調動企業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推動涉農師資深入一線,培養更多“雙師型”教師。鼓勵東部地區職業院校對西部地區定向支援,鼓勵地方出臺城市人才下鄉服務激勵政策,對輸送教師下鄉服務的院校進行獎勵,相關成果納入教師評優和職稱評定。
四是加強企業實踐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政-行-企-校”聯合建立企業實踐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利用“數商興農”等項目強化農村職業教育的校地合作,提升中職院校特別是縣級職教中心服務供給能力,鼓勵更多農村勞動者接受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
五是加強數字技術賦能鄉村職業技能培訓基礎建設。專項引進企業優質培訓平臺和“互聯網+”技能提升培訓資源,增加涉農新職業的第三方培訓評價技能等級認定,打造新型特色的公共實訓體系。地方補貼經費向鄉村數字素養和培訓資源傾斜,提升平臺信息化、專業化、場景化,激活各地公共實訓中心向鄉村地區人才全面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