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種植大豆信心足 種糧大戶當“群主”——吉林黑土地上備春耕見聞
新華社長春3月9日電題:種植大豆信心足 種糧大戶當“群主”——吉林黑土地上備春耕見聞
新華社記者薛欽峰、徐子恒
驚蟄過后,東北黑土地上冰雪消融,農民又開始忙活起來,他們買化肥、選種子、學農技。今年備耕期,吉林各地積極保障農資供應、謀劃擴大大豆種植、豐富農技培訓形式,為備耕做足準備。
選種子、增補貼 擴種大豆信心足
眼下,黑土地上氣溫逐漸升高,農民迎來備耕高峰期。這幾天,一個大豆專家團隊來到松原市乾安縣,考察鹽堿地種豆試驗田,為當地豆農推薦優質品種。
“這個品種不僅耐鹽堿,而且高產、高油,推薦大家試試。”在現場,專家與種豆大戶深入交流,“我們打算針對鹽堿地土壤特性,開展耐鹽堿大豆品種選育,讓鹽堿地種出高產大豆。”吉林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長張偉說。
乾安縣恒豐農民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金殿寶是當地種豆大戶。今年,他特意從河北訂購一臺播種機,打算把大豆種植面積從去年的70多畝增加到300畝。“眼下要選好耐鹽堿的大豆種子,有了專家推薦,心里有底了。”金殿寶說。
今年,為提升大豆產能,乾安縣成為吉林省鹽堿地大豆種植示范縣。乾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馮立國說,今年乾安每畝大豆生產者補貼不低于300元,預計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1.4萬畝。
吉林省還將建立大豆擴種示范縣、高產示范縣,全省今年力爭實現大豆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80萬畝以上。
聽網課、學技術 線上線下培訓忙
備耕期間,吉林各地采取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的形式,最大限度提高農技培訓效率。
“老潘,哪些種子適合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機如何保養?”……這幾天,長春市九臺區德強種植業家庭農場負責人潘丙國格外忙碌,手機微信群里信息不斷。
潘丙國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種糧大戶,他不僅地種得好,還經常跟大家分享最新的農業技術。兩年前,他建立微信群,備耕期每天早上跟大家交流農技,分享經驗。“最初只是想跟大家討論農事,時間久了,300多位種糧大戶每天交流,微信群成了學習群。”潘丙國說。
線上交流好不熱鬧,線下培訓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最近,梨樹縣榆樹臺鎮房身村來了一群客人——農技專家,不進屋、不喝水,拉著合作社負責人和村民到田間地頭找“問題”。備耕期間,梨樹縣組織農技專家開展送技下鄉活動,為村民答疑解惑。“我們還定期組織專家網上授課,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效果很好。”梨樹縣農技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說。
“送肥隊”“施肥卡” 保障用肥有辦法
在農安縣的鄉路上,一輛輛滿載化肥的農用車穿梭其間。在前崗鄉鮑家村,幾輛小貨車正挨家為村民送化肥。村民韓臣說,這是農資企業的“送肥隊”,打個電話,送貨上門。
今年以來,化肥價格上漲,不少種糧大戶與農資企業簽訂了批量采購訂單,價格更優惠。傅殿貴是農安當地一家農資企業的負責人。這幾天,他也跟著農民忙起來。“15個‘送肥隊’每天早出晚歸,已為農民運送上千噸化肥。”傅殿貴說。
為應對農資價格上漲,今年備耕期吉林各地采取措施,幫助農民降低成本。近期,榆樹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將施肥建議卡免費發放到農戶手中。當地農技專家對各地土樣進行檢測分析,科學配制出不同土壤類型的最佳施肥模式。
“土地缺啥肥,我就上啥肥。”今年,榆樹市環城鄉種糧大戶馬占有根據配方施肥建議,每畝地減肥十幾公斤。“這幾年,化肥減量,產量不減,每畝地節本增效幾十元。”馬占有說。
為抓好春耕農資保供,今年吉林還建立省級化肥臨時性商業儲備制度,儲備規模達100萬噸,有力保障農民化肥需求。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大豆 種植 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