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高峰)“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利用好豐富文物和文化資源,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形成中華文化重要標識的途徑。”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劉廣提出,建設東北抗聯國家文化公園,使其成為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有助于發掘東北競爭優勢、團結華夏兒女,有助于國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展示。
“進行多點、一帶、多段、一區空間布局。”劉廣建議,以“東北抗聯”遺址、遺跡、文物為基點,建成多個省際展示點,串聯成一條完整的紅色文化帶,以多個重點戰役段為引領,推進建成東北三省全域文旅融合示范區,形成“門票經濟”+“產業經濟”“點狀發展”+“帶狀發展”模式,打造完整“抗聯路線”,釋放東北抗聯文化承載的發展紅利。
劉廣還提出,從分布區域、歷史階段、戰爭特征、革命路線、古籍文獻等方面多視角建設博物館群,展示東北抗聯的歷史、文化、遺址、文物,形成集教育培訓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研學旅行基地、特色文化民俗于一體的“敞開式”紅色文化展示基地。此外,加強數字化支撐文化資源和文物的展示與管理,滿足紅色景觀、遺產遺址、文旅路線等需求,拓展抗聯文化創意IP產業鏈,推出可觀看、可閱讀、可體驗、可感悟、可游購、可文創的線上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