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李元麗)“金豆豆,銀豆豆,豆豆不能隨便投。選好人,辦好事,投在好人碗里頭。”延安時期這首反映“豆選”的民謠,生動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為動員不識字的農民參與民主選舉進行的智慧創造。這是從陜甘寧邊區就地取材的“豆選”,到人民大會堂的莊嚴會議,歷史清晰記錄了人民民主不斷發展的軌跡。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5000多名代表委員齊聚北京、共商國是,他們通過履行職責、審議和討論一系列報告和法律案,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這無疑是一場生動的“現場課”。
兩會期間,山東省統戰部部長張江汀圍繞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熱點問題及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這一“熱詞”接受了記者專訪。
記者: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有對強化思想政治引領作出部署,您對此有什么認識和體會?
張江汀:廣泛凝聚共識、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是人民政協、也是統一戰線的首要政治任務,在報告中無論是總結去年成績還是部署今年任務,都把這項工作放在首位。過去的一年,山東緊緊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條主線,持續加強思想政治引領,謀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針對各領域黨外人士群體不同特點,精準施策、分類施策,創新開展“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手前進”“四史”宣傳教育、編排《永遠跟著你》情景劇等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引導廣大統戰成員在學思踐悟中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和光輝成就,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今年將把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思想政治引領的首要政治任務,加強主題策劃、突出統戰特色,開展好統一戰線迎接黨的二十大系列活動,多做宣傳政策、解疑釋惑的工作,多鼓團結奮斗、共促發展的干勁,為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貢獻統戰力量,大力營造喜迎二十大、開啟新征程的濃厚氛圍。
記者:報告中強調,要以高質量建言服務高質量發展,對此您如何理解?
張江汀:統一戰線歷來是為黨和國家中心大局服務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這方面,山東注重在參政議政和直接參與兩方面雙向發力、同頻共振。一方面,創新參政議政。建立完善“黨委出題、黨派調研、政府采納、部門落實”的參政議政機制,引導黨外人士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海洋強省等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打造《議政建言》直報省幾大班子,省領導同志每期必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每期必批,有力服務了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另一方面,直接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以助力鄉村振興為例,山東省委統戰部與各民主黨派省委會充分協商,省市縣三級統戰部門聯動、各黨派各部門互動,在淄博市沂源縣開展“民主黨派助力鄉村振興縣區行”活動。活動啟動三年來,按照“鄉村所需、黨派所能、精準對接、有所作為”的思路,通過“品牌活動、人才資源、項目資金”的三對接,有效實現了文化“鑄魂”、人才“強基”、產業“塑形”,成功走出一條統一戰線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有效路徑,贏得當地干部群眾一致好評,實現了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記者: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今年兩會的一個熱詞,對此您怎么看?
張江汀:實踐充分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具有完整的制度鏈條和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和制度支撐,具有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這方面,山東在全面提升新型政黨制度效能基礎上,創新形成“7+1+1”專項民主監督模式,即7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每年圍繞重點改革事項分別選取1個專題開展專項監督、各民主黨派省委會每年圍繞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共同選定1個專題開展聯合監督。比如針對“雙代煤”開展聯合監督,實地查訪兩市85個鄉鎮(街道)、217個工程點、1279戶居民和34個施工單位,走訪基層干部323名,核驗臺賬、清單85份,有力推動了相關問題解決。民主監督由“破題”到“深耕”的跨越,有力推動了黨委和政府重點工作落實落地,促進了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精準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