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付振強)城鎮化、數字化、低碳化……當主要人口都聚集于城市中,應急管理的重心也自然要圍繞著城市來布局,城市的應急能力和水平,決定了人民生活美好程度的水平。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正威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表示,當前,我國正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應圍繞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依靠科技提高突發事件的預防、處置和響應能力,發揮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特色和優勢,在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率先構建中國特色大國應急管理體系。
“這一體系可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面對的新問題提供科技解決手段,且目前也有巨大的實踐價值和需求。”王文銀委員表示,我國以健康碼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手段,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接下來還應進一步把數字技術優勢和體制優勢結合起來,形成全球領先的信息化應急管理能力,使其成為體現我國制度優勢和道路自信的典范。
“科學界公認碳排放引發的氣候變化是引起自然災害增多的主要原因。”王文銀委員認為,“低碳化”是影響未來中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體現著高質量發展特征的重大變化。
如何在氣候變化和低碳革命背景下,加強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能力,構建面向未來的應急管理體系?
王文銀委員建議,要完善應急管理體系頂層設計。組織具有多學科交叉背景的專家、學者和智庫,深入研究城鎮化、數字化、綠色化的發展進程和基本規律,準確判別我國城鎮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的發展階段和主要任務,提出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在城鎮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形勢下的科技需求,制定應急科技發展的頂層設計藍圖。
具體應該如何執行?王文銀委員認為,應強化應急管理戰略科技力量,并大力培養復合型高層次應急管理人才。
“面向城鎮化、數字化、綠色化進程中的應急科技需求設立一批科研項目,支持面向智慧安全綠色應急的實驗室,使其成為跨學科融合的基礎條件平臺、應急管理學科科研創新平臺、國家治理決策實驗仿真平臺、一流人才培養實訓演練平臺。”此外, 王文銀委員呼吁,應支持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型的高水平應急管理學院建設,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應急管理理論體系,構建數字時代應急管理科學的概念和理論體系,推進應急管理科學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創新,形成中國特色、國際引領的應急管理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