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陳彩虹:陳局長好!很高興在兩會期間同您連線。作為住桂全國政協委員,廣西脫貧攻堅成效和鄉村振興的實效我也很關注。您長期在基層工作,是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
陳樹:陳委員好!總書記的講話振奮人心!我所在的賀州平桂區是廣西最年輕的縣區之一,近年大力發展碳酸鈣、黃金珠寶、大數據產業。曾經深度貧困的平桂土瑤聚居區實現“一步跨千年”華麗轉身。
陳彩虹:賀州多山地丘陵區,“山多、壩少、良田更少”的特點讓“三農”工作更具挑戰。平桂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取得哪些成效?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陳樹:成效有兩方面。一是為完善“以防為主”的防范式幫扶體系,平桂探索了“七步法”防貧預警處置模式(即信息收集、數據比對、核實評估、集中會審、跟蹤管理、預警干預、預警解除),率先為廣西防貧工作提供了“平桂樣板”,作為廣西唯一典型案例入選全國“十三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典型案例選編》。二是通過產業振興,讓農村剩余勞動力創造了新價值。問題主要源于自身發展財力有限,發展動力不足,防止返貧的任務還比較艱巨。
陳彩虹:我通過《人民政協報》的融媒體報道看到了土瑤“一步跨千年”的蝶變,當地群眾生活現在有哪些改善?
陳樹:當地村民比我更有發言權。一位村支書說:“現在人和車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過去從大明村到鵝塘鎮市場買生活用品,走路6個小時、開車都要3小時,道路坑洼,車容易壞路上,村民種植的生姜、杉樹運不出去,商販也不愿意來購買。路通后村民能把蜂蜜、茶葉、生姜等農產品運到鎮上或市區去賣,上門收購的商販也絡繹不絕。土瑤群眾無不感念黨的恩情,沒有黨的關懷,我們不可能過上如今的幸福生活。
陳彩虹: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任重道遠。平桂尤其土瑤聚居區鄉村振興工作,今年計劃怎么干?
陳樹:我們還要繼續聚焦產業,實施“人均一畝茶,戶均兩畝姜、村均萬畝杉”的特色產業規劃,延續“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養茶+竹編+瑤繡”新模式,推進“秀美槽碓,幸福土瑤家”文旅宜居區、獅東村大沖老寨土瑤生活館等文旅、農旅項目運營。將生態和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來源。利用大數據發展智慧農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聯結模式,我們獲得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證、“圳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您是“三農”專家,對于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也想請您支支招,把把脈。
陳彩虹:再接再厲,繼續奮斗,才能讓日子越過越紅火,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鄉村振興除“富起來”外,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如高度重視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既要推動村民自治,又要強調法治、德治,大力弘揚優秀鄉村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整個鄉村的精神面貌也任重道遠。對遠道而來的游客和在外的年輕人返鄉具有吸引力,才是鄉村最美好的未來。平桂地理優勢成就了周邊區域對農產品的需求優勢,農科院和平桂區后續可以開展進一步合作。
陳樹:謝謝陳委員建議!歡迎您和同事多到賀州、平桂指導工作,為我們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陳彩虹:好的,期待我們在南寧或平桂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