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胡京春)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遲子建提交了《關于建立“抗戰十四年”歷史紀念館之黑龍江、吉林、遼寧館的提案》,她認為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重要歷史節點,建立“抗戰十四年”歷史紀念館,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遲子建指出,目前,作為“抗戰十四年”主戰場的東北三省,缺乏相關歷史的專題紀念館。建立“抗戰十四年”歷史紀念館,深入挖掘整理“抗戰十四年”史料,用史實發言,有利于還原抗日戰爭的全過程,也可為歷史研究者提供多層次和多角度的參照,促進對抗戰歷史的深入系統研究。遲子建進一步指出,2017年1月,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教材中將“八年抗戰”統一改為“十四年抗戰”,并覆蓋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但整體上,對于“十四年抗戰”的社會宣傳力度和教育成效,還需進一步加強和提升。通過建立專題紀念館,有助于深入挖掘抗日戰爭留下的戰略遺產,有助于激發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熱情.
遲子建建議建立“抗戰十四年”歷史紀念館——黑龍江館、吉林館、遼寧館。由文旅部牽頭,結合東北三省各自的抗戰路線圖,統籌布局,各展優勢,建立三省“抗戰十四年”歷史紀念館,廣泛征集有關“抗戰十四年”的革命文物、珍貴檔案和歷史文獻,并實現三館數字聯網,呈現抗聯全貌,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遲子建呼吁加強對建立“抗戰十四年”歷史紀念館的財政支持,鼓勵和爭取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項目建設中來。明確建立“抗戰十四年”歷史紀念館的重要意義、目標要求等,把“抗戰十四年”歷史紀念館建設作為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科學謀劃,積極推進,中央財政予以適當支持,各地方財政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投入,鼓勵和爭取有志于發展公共文化事業的社會力量出資和參與,人事部門對機構建設和人才配備等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