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楊嵐)“國家基本藥物的屬性體現在‘防治必需、保障供應、優先使用’。帶量集采的目的是‘以價換量,讓利于民’。”全國政協委員徐自強談到,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廣大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有了新的認識,對基藥有了新的要求。
近年來,為了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例如不斷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制定《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等。
徐自強在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調查中發現,雖然這些關乎老百姓身體健康的政策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看病貴、看病難的狀況。但是,目前基層醫療機構基藥應用還存在品種和品規相對較少,結構缺乏地方特色,采購量不符合市場規律,藥品斷貨頻發等問題。
對此,徐自強建議,根據實際情況適度增加基藥的品規,尤其是增加“兩病”的品種范圍;根據疾病譜的變化,調整基藥的結構,增加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品種,減少效價比低的輔助藥物的品種;逐步擴大基藥帶量集采的品種,讓老百姓能多用一些價廉物美的優質藥品;國家給予帶量集采藥品的中選藥企適當的補貼,保障其合法合規的利潤,以免人為出現斷貨現象。此外,組成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建立一體化電子病歷系統,安置處方流轉平臺,解決社區或鄉鎮基藥配置不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