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成(右)與劉衛昌委員在高鐵上交流助力鄉村振興的提案建議。
“我的家鄉在井陘縣辛莊鄉,隸屬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是個純粹的‘山里鄉’,全鄉村民依山而居。過去,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給鄉親們出了不少難題,大家出行、飲用水全得聽老天爺的——趁天晴抓緊出村出鄉討營生,要是趕上雨雪天氣,路面濕滑,大家寸步難行;下雨唯一的好處就是給大家帶來了飲用水,但能收集到的雨水又少又不干凈,喝了這種水容易鬧肚子。”談起鄉愁,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楊玉成提到了濃濃的泥土味,這股味兒不僅來自于腳下,還來自農民的水杯。
“這幾年,隨著脫貧攻堅的開展,村村有了機井、戶戶通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父老鄉親的飲水有了極大改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松樹嶺村,這是辛莊鄉海拔最高的村莊,平均海拔903米,村里土質全部是石灰巖,向下鉆井700多米才能找到地下水。幾年前,在辛莊鄉政府和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這個村27戶68人全部喝上了甘甜的自來水,幾代人喝雨水的歷史就此終結。同樣的,這幾年隨著村村通工程、生命通道建設的開展,家鄉所有村莊都通上了平整的水泥路,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G5京昆高速、S334省道等穿鄉而過的國省干道的貫通,更是讓家鄉父老坐上1小時汽車,就可以到達市區,出行也不用再挑天氣了。”這些變化,讓楊玉成既興奮又感慨。
隨著脫貧攻堅的完美收官,鄉村振興開啟新篇章。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而今,楊玉成再回鄉,不斷能感受到家鄉的變化——進入村莊,迎面而來的便是整潔有序的街道,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等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的持續開展,也讓家鄉的河水變得更加清澈、街道也變得更加干凈;隨著荒山綠化工作的不斷推進,僅去年一年,5600余畝花椒、連翹等經濟作物在荒山上“安了家”,在封山固土的同時,也鼓了家鄉群眾的腰包。
道路通了還不算,楊玉成說,家鄉的發展思路也在變。
初春時節,走在這里的田間地頭,一副圍繞“多中心”路徑、推廣“旅游+”的大棋局正在排兵布陣,從中也涌現出了不少好做法。
“比如在引進人才方面,我幫忙促成了省政協農委辦和欒莊村黨支部共建,通過黨支部共建,吸引了多家知名企業到家鄉考察洽談,為家鄉共謀發展;比如在抓住紅綠資源方面,鄉親們打造了焦家垴高山小米、胡仁板栗、大理巖花椒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再比如,當地干部立足區域共建,圍繞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館、小里巖碑林、路北縣政府、涼溝橋古長城和大洛水白杏等優勢資源,不斷擴大旅游知名度,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強更大的動力。”用楊玉成的話說,家鄉近幾年的變化讓他的鄉愁變得更濃了,這次到北京開會,他還要把家鄉推介給更多人。(記者 崔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