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規范腫瘤診療要有高度的人文精神素養
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18日電(記者 王亦凡 薛婧)“腫瘤的診療涉及內容有很多,既涉及臨床用藥,也涉及到手術、放療、化療以及病理、影像等多學科診療問題,其中臨床規范用藥是很關鍵的一環。”2月18日,在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規范腫瘤臨床用藥 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座談會上,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表示。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在座談會上發言。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齊波 攝
對于我國腫瘤的治療現狀,殷大奎認為要有客觀全面的認識,從整體來看,我國腫瘤的治療水平這些年有很大發展,
但和國際比,很多方面還是有差距,北上廣等大城市的大醫院差距小得多,各個省市特別是基層醫院差距就大得不得了。還有臨床和基礎,我們臨床跟得比較快,但基礎研究跟國外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另外就是醫療和藥物,醫療技術跟得比較快,藥物跟國外相比差距很大,絕大部分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都是國外的。“所以我們要強調臨床規范治療,不規范的話,一個是效果差,一個是安全的問題,一個是醫療費用的問題,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隨著醫藥衛生理念、技術的不斷更新,相關的知識體系也在不斷更新,臨床醫師要不斷地通過學習進行知識更新。”殷大奎說,他從事醫藥衛生工作63年,知識更新也從五六十年一次,逐漸縮短到30年、15年,現在8-10年就會更新一次,有些疾病知識3年就會更新一次。“知識更新之后,你不更新,你認為是規范的,實際是不規范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預計每個臨床醫生需要每年從兩萬多種生物醫學出版物中大概約800萬篇文章中獲取信息。目前已發現的大概一千多種惡性腫瘤,已經有超過上千種腫瘤治療藥物,而且每年大約仍以大約100種左右的速度在遞增,這個速度太快了。以前是靠經驗治療,現在是靠循證醫學,學習是前提。
腫瘤是很復雜的疾病,緊靠一個科室很難。殷大奎認為,規范腫瘤臨床治療,要重視MDT(多學科診療模式),本身腫瘤就五花八門,同樣一個腫瘤表現各異,然后治療方法又很多,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中醫藥,再加上病理、影像,不搞多學科診療,各搞各的,你要規范,是不可能的。“另外,還要注意性價比的問題。國外的藥物是貴,國內好的藥物也貴,但用這個貴的,如果真的非常有效,要考慮。比如我研究過好幾種抗生素,質量好的三五天就控制下來,質量差的要用一周甚至半個月,而且毒副作用大,在腫瘤規范治療當中應該搞一個性價比。”
“腫瘤是一個最需要人文精神的關鍵領域。”殷大奎補充說,腫瘤是一個容易出現醫患矛盾的領域,醫務人員要有高度的人文精神素養,必須跟病人有很好的交流溝通,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做到醫患同心。
此外,殷大奎還提出,應當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利用好大數據的優勢,對當下碎片化的腫瘤數據信息進行規范整理,在腫瘤規范治療中發揮作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腫瘤 規范 殷大 大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