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一堂好戲》為戲曲傳承再添薪火

2022年02月18日 20:19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元宵節前夕,《一堂好戲》和首屆《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節目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政協京昆室、中國關工委、教育部關工委、中國劇協、國家廣電總局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和國家專業戲曲學院、劇團,以及多家重量級新聞媒體的戲曲理論專家、電視研究專家、著名戲曲演員和新聞工作者齊聚一堂,對這兩檔節目進行了深入的研討,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好評。同時,對節目的下一步發展提出了很多中肯建議。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一堂好戲》是中國教育電視臺專為喜歡戲曲藝術的青少年學生打造的一檔校園戲曲類節目。經過三年的積淀和資源的凝聚,虎年春節期間,《一堂好戲》第二季和首屆《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共同閃亮熒屏驚艷綻放。這兩檔節目最大的亮點就是由孩子們唱主角兒、唱大戲。以其特色濃郁的內容、匠心獨到的編排、靚麗炫美的舞美光景以及創新的電視表達,博得廣大電視觀眾和眾多師生、家長們的高度關注和好評。

全國政協辦公廳聯絡局二級巡視員王春祥在研討會上表示,《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具備審美和精神品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平臺,戲曲的傳承和發展就需要更多這樣的平臺來推動和實現。

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著名京劇葉派小生演員李宏圖也在會上表示,新的時代需要有新的活力,這兩檔節目用另外一個視角讓人們真正地走進了民族文化。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吳煥表示,《全國校園戲曲春晚》,為喜愛戲曲藝術的學生搭建起走上熒屏、面向全國展示風采的一個嶄新平臺。這個平臺,把“C位”讓給熱愛戲曲的青少年,開創了為在校學生量身打造戲曲晚會的先河。

融合:沉浸式戲曲文化,弘揚美育精神,堅定文化自信

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之一,戲曲凝聚著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則以戲曲為載體,將弘揚美育和文化自信兩大歷史使命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孩子們了解和接受傳統曲目經典的洗禮、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人格及精神上的涵養及升華。

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廖文科表示:弘揚戲曲文化,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們通過藝術教育、美育教育,提高綜合素質。從而傳承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增加文化自信,才會更熱愛國家。

弘揚戲曲藝術絕不是簡單地讓孩子們學會幾個唱段,或是學會一些戲曲的技藝,而是引導他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實現傳統戲曲元素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堂好戲》在節目中所呈現的內容,如《蘇武牧羊》、《紅樓夢》、《岳母刺字》、《紅色娘子軍》、《智取威虎山》、《少年李大釗》等,講述的中國故事,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古老的文化,戲里戲外都在生動地向學生們展示著“明辨是非善惡、知曉人情事理”的傳統美德,而這些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學生們通過欣賞經典戲曲曲目,領悟深刻道理;唱詞,有助于提升文學修養;表演,有助于培養想象思維。正是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滋養之下,拉近了戲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們塑造良好品格性格,加深了他們對戲曲藝術的理解和熱愛,這也是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礎。

中國劇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在研討會上明確表示:這兩檔節目不僅有國劇京劇和歷史悠久的昆曲,還有一些泥土氣息強烈的家鄉戲曲,像河北梆子、秦腔、錫劇等,它展示了戲曲最精髓的藝術,在孩子心靈中播撒了戲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種子,對民族基因傳承具有非凡意義。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國強則提出了更遠的愿景:30多年來,我們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我們國家優秀的這種文化資源,怎么樣轉變為優質教育資源,去服務我們孩子的整體成長。這兩檔節目實打實地做到了,在我們這個青少年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傳承:立足校園學階,獨特的編排方式,助推薪火相傳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的。在他們心中埋下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對于青少年爭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具有深遠意義。

《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就是一個專門播撒種子的舞臺,這個舞臺不是在“選秀”,也不是在“造星”, 而是堅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對戲曲的學習體驗和感情中來,引導更多的學生去了解戲曲、了解傳統文化,從而在舞臺上盡情展示自己在戲曲文化中的才華和風采。

參與《一堂好戲》節目錄制的主體是來自于全國各地的在校大中小學的學生;戲曲劇種豐富,囊括了京劇、評劇、豫劇、河北梆子、越劇、廣東粵劇、黃梅戲、錫劇、滬劇、川劇、秦腔等十余個劇種。在劇目的選取上更是內容豐富,多姿多彩。既有傳統經典名劇,也有新編歷史劇,現代經典劇目,還有原創戲曲課本劇。

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梨園周刊》欄目策劃劉連倫從事少兒戲曲工作整整30年了,他感慨地表示:《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做到了我一直非常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將這些戲曲做了一個細致、系統化的梳理和呈現,在傳統上創作出新東西,很了不得。

梅蘭芳紀念館館長劉禎在研討會上表示:讓我非常感動的是《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注重的是集體性的表演,而不是一兩個學生的‘獨角戲’,這樣的方式對培養年輕人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帶動和感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戲曲中來。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校園戲曲春晚》更是采用了“立足學階”這一獨特的編排方式,從中小學生到中等職業戲曲院校再到高校學子的依次展示,最后兩章分別是入選第七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的學員代表和來自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川劇、豫劇和錫劇等不同劇種、不同流派的當代名家們帶領學生們表演經典名段,全面展示展示校園戲曲的累累碩果。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戲曲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郭婭楠在研討會上對這個設計編排稱贊道: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巧思設計,一層一層的進階式展示,對于學生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學習目標和方向,有一種偶像和榜樣的力量。

無論是《一出好戲》還是《全國校園戲曲春晚》所搭建的這個平臺,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增進青少年對戲曲藝術的了解和體驗。這些學生將來未必會從事戲曲工作,但肯定會成為傳統文化和戲曲藝術的積極傳播者、推廣者,未來也必將會影響帶動一大批愛好者、參與者,共同賡續中華文化傳承發展,薪火相傳,代代綿延。

教育傳媒研究總編輯張志君表示:可以說這兩檔節目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創新,起到了溝通古今、溝通未來的作用,讓參與其中的孩子們既成為文化的傳承者,又是文化的傳播者,把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精華不斷傳承下去。

創新:思維+方法+傳播推陳出新,古老文化煥發的新活力

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在多元文化盛行的時下,中國傳統戲曲正在流失傳承的土壤,日漸式微的態勢已有顯現。如何能夠通過創新手段,打開這扇有著厚重文化氣息的大門,重新迎來新的生機和曙光,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尤其是文化藝術工作者所值得思考和為之付出不斷努力的新課題。

作為教育部主管的國家級專業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的編導人員兼具教育工作者和新聞工作者、文藝工作者和電視工作者的多重身份,他們在尊重戲曲藝術、遵循電視傳播規律的基礎上,發揮聰明才智,精心用心策劃,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一堂好戲》不僅連續兩年榮獲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工程項目的重點扶持,還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2021年第一季度創新創優節目。究其原因,是節目沒有固守傳統,而是多維度多角度進行創新。熒屏上從來不缺少戲曲類的節目,但始終是小眾節目,《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則另辟蹊徑、別出心裁,首創“電視戲曲+校園+文化”的全新模式,大膽啟用非戲曲專業的學生在戲曲類電視節目中擔綱主角兒,演繹展示戲曲藝術的別樣風采。

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張堯在研討會上表示:這兩檔節目做到了把‘戲曲+教育+傳播’的一個完美有機結合,是一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杰作。

《一堂好戲》不斷迭代升級,每年的節目都會有新意、有變化、有提升。節目內容從最初的學習模仿經典名段,大膽調整為以原創戲曲課本劇為主,把校園文化與戲曲文化做到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僅是節目的看點和聚焦,更是通過這種視角映射戲曲進園后把發揮出的獨特作用和培根鑄魂的本質意義。

這些由孩子們自編自演的原創課本劇,雖在藝術上或許稍顯稚嫩,但節目題材廣泛且極富教育意義,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和成長遠遠勝過單純的說教。有致敬革命先驅、禮贊英雄先烈的《少年李大釗》《英雄王杰》《飛奪瀘定橋》;有反映教師精神的《霜天紅燭》;有科學幻想題材的《接嫦娥》《嫦娥奔月》;有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的《少年馬連良》《青核桃》《紅樓夢》《謝道韞》。在劇種上,京劇、評劇、豫劇和黃梅戲個個出彩。

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程派演員李海燕在節目研討會上表示十分贊同這樣的形式:孩子們能夠自編自導,用京劇、昆曲、梆子和評劇等各種藝術形式,將現代的題材表現出來,恰恰說明了孩子們的心里已經扎下了對傳統文化藝術的一種向往。

原戰友京劇團副軍級編劇、導演、楊派老生李崇林也贊同地表示:孩子們自創劇目給我們戲曲藝術插上第四大翅膀。這些中國傳統的理念要一定把孩子們打磨了,洗禮了。讓他們不僅要做戲曲藝術的觀光課,更要做戲曲藝術的主人翁。

《一堂好戲》的節目形式和傳播內容都實現了創新。《一堂好戲》綜合運用了新聞傳播與電視藝術結合的方法,每期節目主題都要經過精心策劃,以當前備受關注的新聞角度切入,加強互動性、增強現場感,形成了“外采拍攝+舞臺演出”、“經典劇目+創排新戲“、”學生實踐表演+專家點評講解+名家示范傳授”等一系列鮮明的欄目特色。在此基礎上,《全國校園戲曲春晚》統籌規劃,優中選優,打造了一出“好戲連臺”。

節目還積極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通過在互聯網平臺設立專題、開辦欄目等手段,把節目快速送達給更廣泛的受眾,積極探索將“小眾化節目”打造出喜聞樂見的大眾化形式和內容。

正如中國戲曲學院青研班助理研究員、藝術學博士吳宇說:如果說《一堂好戲》體現的是校園戲曲的創造實力,更多的展現在創新方面。那么首屆《全國校園戲曲春晚》則展現的是校園戲曲的傳統根基,更多的展現的是守正創新。正是守正創新,讓古老的戲曲文化,煥發了新的活力。

青年是事業的未來,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中國戲曲亟待青春的智慧、青春的張揚、青春的擔當。首屆《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和《一堂好戲》給青少年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新時代風貌和藝術才華的電視藝術平臺。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更寬廣的舞臺,為更多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一展戲曲風采,傳承戲曲之美,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更多的心靈。(中國教育電視臺社教節目中心 王寅子)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戲曲 節目 一堂好戲 文化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尤物亚洲入口一区 | 色综合AV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免费 | 最新在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