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兩位委員曬“實事”
——陜西省渭南市政協委員工作室架起“民心橋”
嚴冬的清晨,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鵬程老年公寓,大玲和小玲掄起掃帚掃著地上的塵土。間歇中,兩人聊起了“渭事微協商”。
“渭事微協商”是2021年渭南市政協倡導委員履職的一種新方式,就是通過小微協商會,為群眾服務,給群眾辦事。大玲、小玲都是市政協委員,也是一對好朋友。
年長的是大玲,實名張小玲,從事養老事業,是張小玲委員工作室負責人。高個子的是小玲,名叫張曉玲,資深媒體人,是張曉玲委員工作室負責人。因為兩個人名同音,委員們便以大玲和小玲稱呼她們。
小玲先開口:“這一年來,你們工作室辦了多少實事?”
大玲:“37件。你們呢?”
小玲:“300多件。”大玲:“咋那么多?”
小玲:“我們人多。”
大玲:“也是,我們7個人,你們35個人。人多力量大!”
兩個人聊著聊著,就聊到民生問題是如何解決的;涉及營商環境,是這樣督辦的;對于社情民意,又是如何推進的……
大玲:“誰有困難,只要咱看到,能幫上,就想方設法去幫。農民工楊正松、雄士鵬找到工作室,說是在南塬蓋樓,4年了,33萬元工資拿不到手。我們通過臨渭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幫他們要了回來。”
小玲:“杜橋街道盈田社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打有淺水井,但飲水安全是個問題。我們通過多次協商,推動市城投集團、自來水公司、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等部門,籌資100多萬元改造飲水管網,解決500多戶居民吃水問題。”
大玲:“記得不,咱們去秦嶺山區送溫暖時,劉紅民家生活困難。現在我把他安排到了我們企業上班,管吃管住,一個月工資2500元。我還有個想法,把他父母接來,在企業看門,這樣一家人就能在一起了。”
小玲:“前陣子下雨,臨渭區官道鎮蒲家村出現倒灌現象,突然被水包圍,我趕緊聯系村上、鎮上和渭北排灌工程管理處,大家形成合力,排水除險、清淤開挖,打通排堿渠,修復水毀涵管橋兩座。通車那天,村民高興地稱其為‘民心橋’,還不停地稱贊咱政協。”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聊著“渭事微協商”,曬著“我為群眾辦實事”。大玲2021年一開年就定下目標任務,1個月解決兩個問題,開展3次活動,如今已超額完成。小玲成功探索出“媒體+”融合發展新模式,讓履職更有力量。
記者了解到,從2020年底到2021年,市政協先后成立40個委員工作室,做到了委員全覆蓋,讓委員工作室成為政協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成功架起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
編輯:李京
關鍵詞:小玲 委員 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