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2022冬奧之約>新聞速遞

千分之一秒定勝負——訪中國首位冬奧會裁判員邊維華

2022年02月10日 09:39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千分之一秒定勝負

訪中國首位冬奧會裁判員、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計時長邊維華

本報記者 沈東方

一支專業的裁判員隊伍,是國際賽事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也是冰雪運動長足發展的必要條件。作為一名在短道速滑項目深耕20多年,執裁過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2006年都靈冬奧會和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的資深裁判員,邊維華參與了北京冬奧會的前期籌備工作,并在正式比賽中擔任短道速滑項目計時長。裁判員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如何做到專業公正?我國裁判人才隊伍情況如何?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邊維華。

記者:本屆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的裁判員一共有多少人?經過了怎樣的選拔和培訓?

邊維華:冬奧會一類的國際賽事,裁判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ITO(International Technical Official),即國際技術官員,負責主要的裁判工作;另一類是NTO(National Technical Official),即國內技術官員,負責輔助類的裁判工作。

中國歷來重視對冰雪運動裁判人才的培養,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全國體育機構就展開針對從業人員的大面積培訓,裁判員獲得了提升業務能力的寶貴機會。本屆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共有53名國內技術官員,截至1月已開展了多次培訓。

2018年,我和全國各地100多名國家級裁判員參加了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NTO首期培訓。除了裁判業務的理論和實踐考試外,還設有英語簡單會話的環節。一期培訓結束后篩選出的70多名裁判員,參加2019年8月的第二期培訓。二期培訓邀請了國際滑聯短道速滑技術委員會主席蘭伯特擔任講師,也進行了中英文考試和面試。后兩期培訓為線上培訓,主要考驗裁判員的英語水平,最后確定了53名裁判員人選。

國際技術官員主要由國際滑聯選派,必須是在國際滑聯注冊的國際滑聯級裁判員。以短道速滑項目為例,全世界共有35名裁判長、20名發令員、20名編排記錄長有資格成為國際技術官員。本屆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共設置了12名國際技術官員,分為2個團隊擔任男子項目和女子項目的執裁工作。每個團隊由1名裁判長帶領1名錄像回放副裁判長、2名副裁判長、發令員和編排記錄長開展工作,裁判長負責賽事的全面工作,并對賽場上的運動員滑行過程中的行為依據滑跑規則進行判定,如出現違反滑跑規則的運動員將進行必要的處罰。

記者:本屆冬奧會是您執裁的第四屆冬奧會,您認為一名優秀的裁判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邊維華:最重要的一點,裁判員必須熟練掌握比賽規則,并且能夠靈活運用。按照國際慣例,短道速滑的比賽規則每兩年修改一次,因此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規則是裁判員必備的技能。

其次,賽場上的應變能力非常重要。短道速滑是千分之一秒定勝負的比賽,這非常考驗裁判員的實時反應和觀察力。尤其是裁判長,在比賽中穿著冰刀和運動員同步滑行,要想判斷準確,必須與運動員保持相對靜止,并且注意觀察所有細節。此外,在一場比賽中,裁判長需要安排和檢查各個崗位的裁判工作,隨時應對突發情況,以保證比賽順利進行。

要想在國際賽事中擁有一席之地,外語能力不容忽視。國際滑聯短道速滑技術委員會非常注重裁判長專業技能的培養,從去年8月至今,已對裁判長進行了十多次專業技能培訓,測試方式為觀看比賽錄像,對其中的犯規動作作出迅速判斷,并用英文準確表述。北京冬奧組委對參加本屆冬奧會的國內技術官員進行了針對培訓,使每個裁判工作崗位都有精通英語的技術官員,保證賽事期間與國際技術官員無障礙溝通,保障比賽的順利進行。

記者: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您作為第一位中國裁判員參加短道速滑項目執裁工作。在那屆冬奧會上,楊揚成為第一名勇奪冬奧會金牌的中國選手。對于這場“夢幻聯動”,您當時的心情如何?

邊維華:鹽湖城冬奧會是我作為國際技術官員第一次參加的冬奧會,也是中國裁判面孔首次出現在這一國際性賽事。這對我來說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責任。

當時我負責的是男子組短道速滑執裁工作,工作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但當作為觀眾,現場觀看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賽時,我的心都快從嗓子眼里跳出來了,手心也攥得全都是汗。

楊揚第一個沖過終點時,作為中國人,作為她的朋友,我感到萬分激動和自豪。下了領獎臺后,和楊揚第一個合影的人就是我,這張富有歷史意義的照片也一直被珍藏在我家中。

中國短道速滑隊是一支光榮的奧運冠軍團隊,在之前冬奧會上一共奪得了10金15銀8銅。希望他們能抓住家門口辦奧的歷史機遇,再創輝煌。

記者:20多年過去,中國冰雪運動的場地和裝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您在哪些方面感受最深?

邊維華:和20年前相比,變化太大了,如今的冰場和運動裝備都實現了質的提升。

在短道速滑比賽中,運動員的滑行速度非常快,容易發生側滑、摔倒等事故,在場地四周安裝可移動防護墊,能對運動員起到相當大的保護作用。過去的比賽場館,在賽道最外側設置板墻,板墻內側再放上防護墊,因此彈性較差,多次發生運動員受傷流血等情況。

而如今的短道速滑場地取消了板墻,直接在地面放置厚度近1米的防護墊。運動員摔倒撞擊到可移動防護墊后,防護墊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沖擊力量,不會發生以前“撞擊后運動員反彈造成二次受傷”的情況,能有效保護運動員。

再比如冰面。過去冰場采用的都是液氮制冰技術,會造成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環境危害,冰面效果也欠佳。而此次冬奧“冰絲帶”,是全世界首個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系統制冰的冬奧場館。二氧化碳制冷的能效比傳統制冷系統更高,更環保,受到了國際相關體育組織的高度贊揚。

在比賽裝備上,過去鋒利的冰刀常會因運動員碰撞、摔倒在一起造成傷害事故。而如今的比賽服突破傳統局部防護,采用最新的全身防切割技術,防切割強度是鋼絲的15倍,剪刀劃不破,安全性能獲得更大的提升。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十大国产精品污污污 | 午夜爽爽福利影院 | 在线观看日本亚欧视频 | 亚洲永久韩国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