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新春走基層>聚焦
新春走基層丨河南一蔬菜產業村:足不出村賣菜 田間地頭數錢
中新網鄭州2月2日電 (楊大勇)一場大雪剛過不久,位于河南鄭州市中牟縣的田野里的點點白雪裝點著大地,與田間的塑料大棚相映生輝。中牟縣姚家鎮緒張村一片忙碌,一車蒜苗、一車花菜、一車白菜、一車草莓……一輛輛滿載蔬菜的貨車不斷從村子里駛出。
每到春節前后,對河南中牟縣姚家鎮緒張村的村民來說,是收獲的時節,也是最為繁忙的時候,除了置辦年貨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大棚里種植的蔬菜抓緊收獲賣出去。
“今年蔬菜、草莓賣個好價錢,收入又增加了。”河南中牟縣姚家鎮緒張村村民一個個臉上堆滿笑容。
提起該村的蔬菜種植,該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拴伍掰著手指頭,樂滋滋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村1600多口人,有2000多個蔬菜大棚,平均每人近兩個蔬菜大棚,一個蔬菜大棚每年保底收入在3萬元以上,如果一家有10個大棚就能收入30萬元。
“緒張村是遠近聞名蔬菜種植基地,種植蔬菜起步早,不僅形成規模種植,還形成規模銷售。”張拴伍告訴記者,“緒張村的蔬菜不僅在河南省內銷售,還銷售到外省。如今,村民不用出村,都是外地的客商帶著貨車主動到村里收購,還有的直接通過電話訂貨、網上訂貨。”
張拴伍說:“緒張村的蔬菜產業起步早,發展得好,可以說是以產業促鄉村振興的好路子。村民看到蔬菜種植的前景,如今,沒有一個本村村民外出務工,反而吸引了周邊村民來村里搞種植或務工。”
緒張村60多歲的村民王全德種植了幾十年的蔬菜,可以說是見證了該村蔬菜種植產業從興起、發展到壯大的過程。緒張村20世紀80年代開始蔬菜、西瓜種植,收獲季節就拉著架子車到集市上賣,后來是套著牛拉車去賣,再后來是開著拖拉機到鄭州市賣。而今,足不出村就能把蔬菜賣出去,而且還能賣出好價錢。
“今年的草莓行情好,賣出好價錢。種了兩棚草莓,從2021年12月份到2022年3月份,可以收成幾茬,收入可達到10萬元。”村民孫建國在自家草莓棚里一邊摘著草莓,一邊向記者介紹種植草莓的收入。
“從人力拉車賣菜到牛拉車賣菜,從開拖拉機賣菜到足不出村賣菜,緒張村的蔬菜產業走出了鄉村振興的好路子。”對下一步如何更進一步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張拴伍說:“要不斷提高蔬菜的品質,發展高檔菜品。同時,提高蔬菜種植的科技含量,不斷借助現代的科技手段發展壯大蔬菜種植產業。”
姚家鎮人民政府駐緒張村干部劉會彬介紹,蔬菜種植是姚家鎮的優勢產業,利用這一優勢,發展鄉村旅游、采摘經濟,引導村民調整種植產業結構,避免與市場脫節。同時,引導村民逐步向高品質蔬菜種植過渡,讓蔬菜種植產業更優、更強,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持久產業。
農業大省河南可以說有很多特色的種植產業,中牟縣姚家鎮緒張村的蔬菜種植產業只是河南特色中產業中的一員,豫南南陽的艾草種植產業、豫北焦作的山藥種植產業、豫西三門峽的蘋果種植產業、豫東蘭考的奶牛養殖產業……河南一個個農業特色產業已經形成“矩陣”,成為鄉村振興的獨特風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