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好作風激活宜居密碼
昌樂縣寶城街道全體機關干部下沉一線,創建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
1月16日,昌樂縣寶城街道東管莊村,道路整潔,墻白瓦紅。村北頭的大喇叭里循環播放著疫情防控和人居環境整治的通知與事項。剛進村民張愛玲家的門,“啾啾”的鳥鳴就傳了過來,正房前搭建的玻璃過道里,百靈、相思等14只鳥兒在籠中跳躍歡騰。
“我們村安裝了天然氣,供暖和做飯都能用,既干凈又便捷,終于不用為倒煤渣犯愁了。”張愛玲告訴記者,家里干凈了,心情也好了,她侍弄的6棵君子蘭都開了花,家里養的鳥也歡實多了。
家中有巧婦“掛帥”,戶外有網格員“督導”,東管莊村的村容村貌變了大樣。“以前集體清理‘四大堆’、雜草樹枝都是頭疼事,現在戶戶都能自覺清理。”東管莊村黨支部委員、網格員郄汝剛說。
記者在寶城街道多個村發現,村中主路上張貼的村規民約或公告欄中,都明確了實行包靠“街長制”、動態“評比制”,設立“光榮榜”“曝光臺”等制度要求。村規民約、紅黑榜、“門前三包”責任落實等制度落實,成為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
人居環境一直是農村建設的薄弱環節,作為城鄉接合部,寶城街道的人居環境整治具有代表性。在實施過程中,該街道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街道2022年干部作風轉變的“首次戰役”,通過強化組織、加大投入、全員下沉、強力攻堅、完善機制等措施,環環相扣推動農村人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營造了一種干干凈凈迎新年、清清爽爽過春節的濃厚氛圍。
“我們一直說‘記得住鄉愁’,這需要顧及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改廁、亮化、綠化、硬化就是這項民生工程、幸福工程的一個個‘細胞’,希望通過黨員干部的接地氣、沾泥土氣的作風,激活當地居民的宜居密碼。”寶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高汝偉說。
昌樂縣委縣政府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檢驗干部作風的重要標尺,切實把惠民利民的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推動形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強大合力。在落實中,寶城街道構建起“街道-社區-村”三級責任體系,主要領導包靠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社區層面,堅持“大兵團”作戰、全員網格化下沉,16個站辦所包靠社區、全部機關干部下沉一線,逐村逐戶清理攻堅。自然村層面,村干部、黨員帶頭干,網格員走村入戶督導動員。
“針對‘四大堆’、生活污水治理等7類32個面上共性問題,每個問題全部進一步細化措施、明確責任、拿出標準,各村對照共性問題全面自查整改。”高汝偉說,在常態化督查和“回頭看”檢查中,發現整改問題40余處。在申請驗收機制中,能當場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現場整改的限期整改。
寶城街道辦公區域內的衛生都由工作人員來打掃清理,每周一次評比,還進行流動紅旗的爭奪。“我們上班前會先把辦公室里外的衛生打掃好,這并不是為了省多少錢,而是讓大家愛惜勞動成果,提高責任心和服務意識。”寶城街道社會事務辦公室副主任丁玲發現,這項制度實施后,同事們干工作的精神頭更足了。( 記者 張 鵬 宋學寶 通訊員 張 磊 張昱洋)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街道 人居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