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董配永:保護黑土地 生產有機糧 健康中國人

2022年01月27日 13:51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27日電 董氏天華農場位于黑龍江省綏棱縣境內,地處東經127°、北緯47°小興安嶺西南麓寒地富硒黑鈣土地帶。這里水草資源豐沛,晝夜溫差大,沒有任何工業及人類活動污染,是生產生態有機食品的最佳環境。農場2萬畝耕地全部實行有機種植,目前是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家庭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近期,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董配永講述了十幾年來,他們為保護黑土地、生產有機糧、健康中國人,矢志不渝地堅持著、努力著、奉獻著的不凡故事。

可貴的堅守:“四個零” 底線不突破

有機種植離不開良好的土壤環境、生態環境,更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和持之以恒地堅守。為此,相繼投入資金13.6億元,為提升天華農場有機種植基地檔次和品味打下堅實基礎。

化肥農藥“零使用”,有機種植高標準。鑒于化肥、農藥對河流、土地、農作物和人們身體健康的危害,在華夏董氏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董配永的倡導下,天華農場從2005年開始實行有機種植,耕地全部施用農家肥,旱田每畝達到50立方米, 水田達到100立方米。全部實行人工鋤草,部分地塊還做到了牛馬耕種、人工收割。為此,農場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程,有專人全程跟蹤監管、指導服務。做到不使一粒化肥、一滴農藥、一瓶除草劑,確保了種植高標準、產品高純度。

白色垃圾“零污染”,專項治理見實效。為了解決白色垃圾對土地、水源及空氣的污染,華夏董氏實業集團于2005年在天華農場全域范圍內展開了“治理白色污染,保護美好家園”環保活動,打響了鏟除白色垃圾殲滅戰。組織專業隊伍堅持常年清理回收公路沿線、田間地頭、河邊溝沿的白色垃圾,消除了從前“塑料膜遍地刮、塑料袋空中飛、農藥瓶水上漂”的現象。董配永身先士卒,多次帶領愛人、孩子與員工一起撿拾白色垃圾,田間路邊、壕溝草塘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2012年4月,該活動被評為全國第七屆“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項目”獎。

00

莊稼是枝花,全靠糞當家。董配永與種地戶查看有機大豆長勢。 (攝影 劉萬鈞)

草原濕地“零開墾”,不講代價保生態。前幾年,隨著水稻價格上漲,人們對低洼易澇地旱田改水田很感興趣,農場的幾大片草原、濕地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搖錢樹”,有人要高價承包改成水田種稻子、推養魚池搞垂釣。農場的領導也向華夏董氏實業集團建議開墾,然后高價對外發包掙一筆大錢。董配永不為巨大的利益所誘惑,明確要求一畝也不能動。他說,保護好草原濕地不但是發展養殖業的需要,更是維護自然界生態平衡。

野生動物“零捕殺”,巡查管制常態化。天華農場三面環山,又有草原濕地,本該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但過去由于缺乏整治,圍獵捕殺野生動物行為經常發生,野生動物逐年減少,有的物種甚至絕跡。自實行有機種植以來,農場自覺擔負起保護野生動物的責任,有多人成為保護野生動物的志愿者或監管員,常年巡回檢查,發現捕獵者及時制止,杜絕了捕殺野生動物的現象。華夏董氏實業集團是具有十大產業的綜合性跨國集團,董配永選擇生態有機農業和循環經濟產業作為國內企業的兩大支柱,體現了他一貫的資源憂患意識、節能環保理念、公益慈善情懷和產業報國理想。為了回饋祖國和人民,董配永把資金大部分投入到了生態機農業和循環經濟發展上,不忘初心,不遺余力地堅守和奉獻著。

01

21世紀,還在使用牛馬趟地是董氏天華農場靚麗的風景線。(攝影 劉佳)

可觀的成效:一業興 多業旺

實踐證明,有機種植可起到一業帶多業的龍頭作用,使天華農場發展建設成為具有綜合效能的農業生產示范典型。

土壤肥力增強,有機質含量提高,成為高純度有機食品產出基地。農場耕地累計施用農家肥約18750萬立方米,土壤有機質含量比原來增加2.8%,重新變得肥沃起來。每年生產5800多噸高純度有機糧食、蔬菜和肉食產品,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場長孟德林說:使用化肥、農藥種地,小苗從出土到成長期,至少受兩遍藥害,影響作物生長。施用農家肥土壤肥沃,莊稼一個勁地長,對產量影響不大,改變了四五十年來“沒有化肥種不了地,化肥少了打不出糧”的局面。

有機種植為農民提供了多元化創收門路,成了農民致富的黃金產業。天華農場的生態有機種植是需要大量農家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帶起了一大批種植戶、養殖戶、糞肥運輸戶和勞務輸出戶等,被人們稱為“黃金產業”。農場把土地無償提供給承包戶,只收取保證金,并高價回收有機產品。承包戶每畝地純收入多達1500元左右,是普通種植的三四倍之多。不少種地大戶秋天賣完糧,用麻袋扛錢去銀行存儲;一到農忙季節,每天到農場鏟地除草的農民工最多時達3000多人,人均日工資150元左右。潘殿文是綏棱縣四海店鎮的農民,家里人多地少,又供三個孩子上學,每年他們夫妻都到農場務工,從春種到秋收,務工時間三個月左右,純收入2萬元以上;現有120多輛大小機動車季節性為農場購買運送農家肥,每噸價格約50元,運輸戶都有不菲的收入。王輝是四海店鎮寶山村農民,有一輛翻斗運輸車,常年到養殖戶和養殖場那里組織收購農家肥,然后賣給農場,去年秋冬季節純收入4萬多元。

拉動當地養殖業升溫,農家肥成了你爭我搶的“香餑餑”。原來一些養殖戶、養殖場經常為畜禽糞便無處排放而苦惱,自家嫌臟,四鄰有怨,影響了畜牧業發展。有機種植讓農家肥重新回歸黑土地,積肥攢糞也賣錢,畜禽糞便由大家厭惡的“棄嬰”變成了你爭他搶的“寵兒”,離農場較近的海倫、慶安等地的農家肥都被“淘”了過來。有機種植拉動了當地養殖業升溫,一批養殖場、養殖戶應運而生,附近的四海店鎮大型養殖場發展到20多家,天華農場畜禽存欄最多時2.5萬多頭(只),形成了畜多肥多糧增產的農牧互補良性循環。

自覺擔當社會責任的精準扶貧基地。農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成立了扶貧協會,優先讓周邊鄉村和企業的貧困戶承包土地。采取“輪轉換位,貧進富出”的方式,先后幫助140多家貧困農戶脫貧,有的還一躍成了收入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富裕戶。綏棱縣四海店鎮農民李海濱在建三江種地賠錢了,欠外債100多萬元,幾近絕望。2014年被扶貧協會吸納到農場種地,當年就收入30萬元,現在不但還清了外債,還有了大額存款。

農場及周邊農田山水免受污染,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動物多樣性已成趨勢。有機種植不但使耕地土壤免受污染,而且周邊流域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地里的田鼠、蚯蚓多了,麥田、豆地傳出了久違的蟈蟈叫,稻田中飛來了大雁、灰鶴、野鴨子和鴛鴦;山上的兔子、刺猬、獾子等野生動物多了,水里的魚和青蛙多了;大樹上喜鵲多了,屋檐下的燕窩多了。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生態景象。

可行的路徑:助力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

董配永說,有機農業是具有綜合效益的鏈條產業,可謂一業帶多業,一業興多業旺。它與耕地保護、生態環境、食品安全、農民就業、大眾健康等領域密切相關,是通往鄉村振興戰略和健康中國建設的一條行之有效路徑。

有機農業是對黑土地的最好保護。在化肥農藥主宰種植業的大背景下,如何對黑土地進行有效保護,我們在天華農場不難找到答案。董配永在身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基于天華農場的生產實踐,提交的《關于擔當歷史責任,綜合施策加強黑土地保護提案》,被評為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優秀提案。他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的發言《讓農肥當家作主才是對黑土地的最好保護》,對于促成“農業部、財政部在東北四省區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具有積極推進作用。近年來,我們從有關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行動方案中,也看到了農家肥重回黑土地當家做主的希望之光。

鄉村振興戰略呼喚必須強化畜牧中軸產業。天華農場有機農業的最大貢獻就是拉動起了養殖業,它用實踐再一次告訴我們:沒有養殖業的農業,不是完整的農業;沒有六畜興旺的農村,不是充滿希望和活力的農村。有過農村工作經驗的華夏董氏實業集團辦公室副主任劉萬鈞深有感觸地說:天華農場有機農業能夠堅守十多年,唯一支撐就是養殖業。養殖業上可驅動加工業,下可反哺種植業,還可活躍流通業,是農業發展、農民富裕、農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中軸產業。發展養殖業與帶動農民返鄉創業就業互為促進,相得益彰。特別是生產出的肉蛋奶等產品,也是對食品供給側的豐富和補充。

02

手里有糧,心里不慌。董配永和農場員工一起晾曬小麥。(攝影 劉萬鈞)

有機食品是把住“病從口入關”的忠誠衛士。天華農場生產的有機食品,不含任何農藥、化肥、除草劑殘毒,是人們預防為主,把住“病從口入關”,提高免疫力、增強抵抗力的健康食品和忠誠衛士。農場的大米、面粉、豆油、蔬菜、肉食等有機食品,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等十多個省市銷售,還被捐贈給大中小學生、解放軍戰士、武裝部預備役官兵、企業全體職工和家鄉父老,累計捐贈5000多噸。伊朗、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沙特等國駐華使館人員都享用過農場的有機食品。

“病從口中入,健康食上來”。董配永把捐贈有機食品作為造福人們健康的大愛之心和慈善之舉,隨著捐贈數量增多和范圍擴大,已有數百萬人深得其惠。(劉萬鈞)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農場 土地 種植 董配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视频国产免费 | 亚洲日本香蕉520视频 | 亚洲的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 中国人手机在线观看 | 视频二区丝袜国产欧美日韩 | 久久精品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