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委員說
讓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未來可期
人民政協網銀川1月19日電(記者 張倩)“目前自治區90%以上的老年人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住養老院的只有少數。但在財稅政策的支持上,更多傾斜于占少數的機構養老,養老資源配置沒有突出居家和社區養老的基礎性地位。”1月19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兩會上,自治區政協委員范文杰呼吁優化財稅政策,加大居家和社區養老投入力度,讓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未來可期。
2021年寧夏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寧夏全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97.41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由2010年的40.39萬人增加到69.28萬人,比重由6.41%上升到9.62%。按照國際標準,寧夏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記者采訪發現,截止2020年底,自治區(含在建)有養老機構168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01個、農村老飯桌615個、養老機構床位數3.2萬張。2020年5月份,自治區被國辦通報為成效明顯的五個省份之一。
范文杰表示,自治區養老體系建設盡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依然存在養老資源配置不均、護理等級評估機制不完善、居家養老隊伍不足、社區養老設施滯后等問題。
“比如說全區統一的評估機制還不完善,目前,只有部分縣區開展了老年人能力評估。另外,居家養老服務推進較緩慢,一些地方雖然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但是專業護理人員匱乏,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范文杰說。
范文杰為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優化財稅政策,加大居家和社區養老投入力度。他建議自治區財政廳、民政廳及醫保局從政策層面整合對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的財政分項投入,統籌安排一般公共預算、彩票公益金,逐步加大對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投入,加大針對個人的涉老財政補助。二是根據《關于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規范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自治區實際,逐步完善老年人護理等級評估機制,逐年覆蓋所有60歲以上老年人。衛生健康、民政、殘聯等相關部門做好老年人能力、護理的評估有效銜接,根據區域內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護理服務需求,統籌區域醫療資源,合理規劃布局,鼓勵社會資本和社會團體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體系建設,增加區域內老年護理服務的有效供給。三是多渠道培養養老服務專業隊伍。他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建立養老專業培訓基地,從養老服務實際需求出發,開展養老專業技能培訓。同時,支持條件較好的社會養老機構成為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的實習培訓基地,為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鼓勵高校設置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將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希望自治區支持鼓勵4050人員經專業培訓后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并給予享受養老護理員待遇。這樣不僅解決了4050人員的就業難題,還解決了專業護理人員匱乏的難題。何樂而不為呢?”范文杰希望,他的建議能被自治區有關部門重視,讓寧夏的老年人擁有更加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