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書記來了
安徽省委書記與委員共話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讓基礎研究“沿途下蛋”
“科技成果轉化通道仍然不暢,‘墻內開花墻外香’現象比較普遍,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還不夠高,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1月16日,安徽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民建、農工黨、經濟界及港澳委員、臺胞僑胞代表聯組會議,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和委員們共話“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
近年來,安徽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大創新平臺取得新進展,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創新人才實現新集聚,區域創新能力連續10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而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是進一步擦亮安徽“創新”這一金字招牌的關鍵所在,更是委員們的情懷所在。
王永紅委員直言,安徽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與長三角其他高校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亟待打通從“實驗室”到“應用場”的“最后一公里。”周方勤委員希望今后能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的投入,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建議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支持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組建科技服務機構、資產運營公司。”陸曉華委員建言,跑出科技成果轉化的“加速度”,要在優化發展環境、補齊服務短板、激發工作活力等方面發力。
周家龍委員建議,建立行業科技專家庫和咨詢制度,提高科創企業分析評審專業性,實現對科創企業更精準地“畫像”,促進融資覆蓋面大幅提升,有效提高金融投入質量。
“目前,大量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對接不夠緊密,原創性、突破性成果不多,缺乏‘頂天立地’或‘鋪天蓋地’的成果。”李金才委員建議加強產學研、農科教深度緊密合作,加快攻克技術瓶頸,選育突破性品種與研發“卡脖子”關鍵技術。
陶悅群委員認為,大部分高級科技人才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他建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最有效的是加快科技人才從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業流動,使科研項目在立項時就已經有可實施的轉化方案。
“大家的意見建議很有見地、很受啟發,省委、省政府將認真研究吸納,充分體現到今后的工作謀劃推進中。”在委員們發言過程中,鄭柵潔邊聽邊記,并不時與委員互動。
鄭柵潔指出,科技創新是“栽樹工程”,要以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以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讓更多創新成果在安徽就地轉化,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要聚焦 “轉什么”,“誰來轉”,“怎么轉”等問題,加強科技成果源頭供給,打造高能級研發平臺,健全“沿途下蛋”機制,促進“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一體聯動。
會議由省政協主席張昌爾主持。他表示,要拉高工作標桿,把握履職重點,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運用人民政協團結統戰功能,擴大省委書記來督辦等履職品牌效應,圍繞目標任務履職盡責,以高質量履職助推高質量發展。
(胡方玉 劉甜甜)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